夜月当空满,朝云送雨来。
阴晴能复几,并遣岁华催。
【注释】
①十六日:即农历十二月十六日。雨:《诗经》中多次以“雨雪”指代雨,如:“雨雪霏霏。”(周南·关雎)②阴晴能复几:阴天和晴天各占多少时间呢?③并遣岁华催:并驱着岁月的流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时光易逝、光阴似箭的诗。前两句写自然景色,后两句写感慨。
首句开门见山:“夜月当空满”,月亮高挂在天空,把黑夜照得一片明亮。一个“当”字,表明月亮已升到了最高点。诗人站在院子里,仰头观赏那圆月,不禁感叹:天上的月亮啊!你多么高、多么亮呀!这一句是全诗的总提,为下面对雨景象的描写作铺垫。
次句紧承首句“当空满”而来,描绘出一幅“朝云送雨来”的画面。诗人仰望天空,见乌云密布,仿佛是天上的云彩在向人间送来细雨。“朝”字,说明是清晨的时候;“送”字,说明是云彩在主动地给人间送雨。这一联,既与首联“夜月”相呼应,又使诗意更加完整。
三、四两句进一步抒发诗人对光阴易逝去的感慨。“阴晴能复几?”意思是说:天气阴晴变化,有多少次了?这里诗人用反诘的语气,表示自己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而“并遣岁华催”,则表明诗人认为,不管天气如何变幻无常,岁月总是不等人,总是匆匆地向前推移,不会因人的主观意愿而停留。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诗人以“夜月”、“朝云”为背景,通过对比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自然界昼夜变化的无穷无尽;接着从自然现象过渡到人类的生活,表达了对光阴易逝的感慨,从而揭示了人生短暂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