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临虚如履地,长江万里来无际。
世人可到不可留,只许禅僧仝结制。
乱帆来往逐云飞,隔岸淮山拥翠微。
大士岩前常宴坐,孤灯夜照客船归。
题观音岩
高阁临虚如履地,长江万里来无际。
世人可到不可留,只许禅僧仝结制。
乱帆来往逐云飞,隔岸淮山拥翠微。
大士岩前常宴坐,孤灯夜照客船归。
注释:
- 高阁临虚如履地:形容高楼耸立在空旷的高处,好像脚踏实地一样。
- 长江万里来无际:形容长江水流湍急、宽阔,看不到尽头。
- 世人可到不可留:指普通人无法到达这个地方,只能留在这里修行或者参悟佛理。
- 只许禅僧仝结制:允许和尚们在这里举行法事活动。
- 乱帆来往逐云飞:形容船只在江面上快速行驶,就像被风吹拂着一样。
- 隔岸淮山拥翠微:形容远处的淮山景色美丽,山色青翠。
- 大士岩前常宴坐:指观音岩前的僧人常常坐在那里打坐修炼。
- 孤灯夜照客船归:形容夜晚的灯光照亮了回乡的船只,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观音岩的美丽景色和佛教文化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高阁临虚如履地”,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观音岩的高耸入云,如同脚踏实地一般。次句“长江万里来无际”,则展现了长江的浩渺和广阔,给人以无限遐想。
诗人转向人间,用“世人可到不可留”表达了观音岩的神秘和超凡脱俗,只有修行有成的僧侣才能在此结制。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张力,使得观音岩更加引人入胜。最后两句“乱帆来往逐云飞”和“隔岸淮山拥翠微”,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衬托出观音岩的幽静和庄严。而“孤灯夜照客船归”则以夜晚的灯火为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远离尘世喧嚣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观音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和文化内涵,也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诗中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