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风物总堪悲,寂寞空斋独坐时。
霜气暗凋门柳色,露华寒动井梧枝。
才非用世归须早,事不萦心起每迟。
更欲移家深竹里,不教姓字俗人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至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独自面对空寂的生活时的感受。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和赏析:

秋日小斋偶成(节选)

注释:

  • 秋来:秋天到来。
  • 风物:自然景物。
  • 总堪悲:全都令人感到悲伤。
  • 寂寞空斋独坐时:形容一个人坐在空旷无伴的小屋里,感到非常孤独。
  • 霜气:指因寒冷而凝结在物体表面的水蒸气形成的霜。
  • 凋门柳色:凋零的门柳颜色。
  • 露华:早晨的露珠。
  • 寒动:冷得使人感觉颤动。
  • 井梧枝:井边梧桐树枝。
  • 归须早:回归社会应当及早。
  • 事不萦心:事情不应萦绕于心。
  • 起每迟:事情应立即处理。
  • 移家:搬家。
  • 深竹里:住在竹林深处。
  • 不教姓字俗人知:不让姓氏被普通人所知。

译文:

秋风扫过带来哀愁,空荡荡的书房只有我一人。
霜气让门前的柳叶失去了色彩,清晨露珠打湿了井旁的梧桐枝。
才能出众应该早日回归社会,不要为小事所困扰而延迟决断。
更想搬去竹林深处安家,不让世俗的眼光看低我的姓名。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秋季独居时的心情变化。从“秋来风物总堪悲”到“寂寞空斋独坐时”,诗人通过秋风、落叶等自然景象,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和忧伤。接着,“霜气暗凋门柳色,露华寒动井梧枝”两句进一步用霜和露来形容环境的变化,增强了诗的画面感和情感深度。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想要尽快回归社会的愿望,“才非用世归须早,事不萦心起每迟”这两句反映了他对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与挣扎。最后,“更欲移家深竹里,不教姓字俗人知”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和远离尘嚣的愿望,以及对自我尊严的追求。整首诗流露出的是一种对生活本质和自我价值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