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相从一问奇,短床时傍柳阴移。
誉流海宇今犹在,行贯神明眼复谁。
榆景鬓疏儿几抱,萱庭秋重母先萎。
闭门尚记征西日,举武无从老泪垂。
【注释】
次宫保:对别人的尊称。质翁:指李贽,字温陵,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哭如宾韵:哭声宛如《诗经》中的“宾”篇韵。赤日相从一问奇:形容阳光明媚,如同太阳和人一同出没一样奇特。短床时傍柳阴移:比喻时间过得快。短床,即小床,傍,靠近。榆景鬓疏儿几抱:年华已逝,儿子的头发已经稀疏,快要被白发所包围了。萱庭秋重母先萎:比喻母亲的寿命比子女要短。萱,一种花,古人以之寄托思亲之情。征西日:出征的日期。举武无从老泪垂:拿起武器不能随父亲去打仗,只能流泪。
【译文】
太阳光明媚照得人睁不开眼睛,我与友人一起在柳树阴下休息。我的声誉传遍四海八荒现在还有人称赞,我行踪遍及天地之间还能有什么阻碍?母亲年纪大了头发也白了,孩子都快成老人了,我常常想念母亲,想她老人家还健在吗!母亲去世后,我在门上贴了一副挽联,表达我对母亲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李贽写给他的老师高攀龙的诗。李贽是明朝后期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反对理学,主张回归儒家经典,恢复古代圣贤之道。他在给老师的信中回忆他们年轻时在一起游历四方的情景,抒发他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赤日相从一问奇,短床时傍柳阴移”,描述了他们一起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游玩的情景,阳光照射下的景象非常美丽。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也渐渐老去了。这两句描绘了他们的年轻时光和岁月变迁。
接下来的两句“誉流海宇今犹在,行贯神明眼复谁”,表达了他们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他们的名声传遍了四海之内,但他们的行踪却无法像神明一样自由自在。这两句表达了他们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榆景鬓疏儿几抱,萱庭秋重母先萎”,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他们母亲的思念之情。母亲的头发已经稀疏,几乎快要被白发所覆盖了。这种衰老的形态更让人感到她的逝去。而他们的母亲却比他们早逝,这让诗人感到无比的遗憾。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但却表达了深沉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他们的青春时光和他们母亲的逝世,表达了对他们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他们的形象和他们的行动,传达出他们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