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命三申力敢辞,转于遇晚属深思。
枘方几适循时制,弦直真烦圣主私。
心有温公元己病,迹如樊子故无奇。
秋瓜落尽曾根蒂,只恐归时异去时。

【诗句释义】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皇帝的。诗人被召见,三次受命,但自己却不敢接受。在等待中,他深思着。诗人认为,自己的才华与才能都正好适合这个时代,如果再坚持拒绝,就是对时代的不敬。但是,他又担心一旦接受了这样的重任,可能会辜负皇上对自己的期望和信任。所以,他在诗中写道:“心有温公元己病,迹如樊子故无奇。”意思是,他内心虽然有温文尔雅的气质,但却没有像樊哙那样的英勇;他的足迹虽然像樊哙一样平凡,但却没有像樊哙那样的奇特。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这次召见的期待和不安。

【译文】

多次被召去任职,但自己却不敢接受,心中充满了疑惑。

我的才智与才能刚好适应这个时代,如果再坚持拒绝,就是对时代的不敬。

但我又担心一旦接受了这样的重任,可能会辜负皇上对自己的期望和信任。

我的内心虽然有温文尔雅的气质,但却没有像樊哙那样的英勇;我的足迹虽然像樊哙一样平凡,但却没有像樊哙那样的奇特。

秋天瓜熟了,曾经的根基也消失了,只担心回去的时候与来的时候不同。

【赏析】

此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春,因受官衔而作。当时杜甫已从奉天县令任上返回草堂,正待朝廷任命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左拾遗等官职。此诗是他回绝朝廷的诏书后写给肃宗的回信。

首联“三申力敢辞,转于遇晚属深思”,是说,多次被召去任职,但自己却不敢接受,心中充满了疑惑。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这种召命感到不安的心情。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才学还不足以胜任这样的职务。因此,他在诗中写道:“转于遇晚属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时势不利,所以他才不得不再次被征召。

颔联“枘方几适循时制,弦直真烦圣主私”进一步描述了他对于这次召见的态度。他认为,自己的才华与才能刚好符合这个时代的需求,如果再坚持拒绝,就是对时代的不敬。然而,他又担心一旦接受了这样的重任,可能会辜负皇上对自己的期望和信任。因此,他在诗中写道:“心有温公元己病,迹如樊子故无奇。”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内心虽然有温文尔雅的气质,但却没有像樊哙那样的英勇;他的足迹虽然像樊哙一样平凡,但却没有像樊哙那样的奇特。

颈联“秋瓜落尽曾根蒂,只恐归时异去时”,是说,秋天的瓜果已经成熟并且已经落尽了,只担心回去的时候与来的时候不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担忧。他担心一旦接受了这样的重任,可能会辜负皇上对自己的期望和信任。因此,他在诗中写道:“只恐归时异去时。”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担心回去的时候与来的时候不同。

最后一句“赏析”,诗人通过这封信表达了他对这次召见的期待和不安。他既希望能够得到这个职位,又害怕承担起这份责任。这种矛盾的心态正是他作为一个文人的困惑所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