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臣同斥久同盟,披擽当年抗疏情。
随荷玉音天上至,老成忠直可胜荣。
【注释】甲子:即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六臣:指宰相裴度、崔群、牛僧孺、李宗闵、王涯、皇甫鎡等被贬官。葵藿(huò):《后汉书·张衡传》:“臣闻《诗》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此以自喻。《毛诗序》:“《卷耳》,后妃伤蚕,思其劳也。”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这年三月三日,在浔阳江头,诗人与白居易相遇,并同席而坐。他们一边赏玩春色,一边吟咏诗句,互相唱和。白居易写了十二首诗,其中第二首的题名是“奉饯别”。这首诗的大意说:“我们六位大臣,久经共事,曾经共同抗御奸相的诬陷,如今你们又受到朝廷的重用,我十分钦佩你们的忠贞节操。你们披着皇上的圣谕,飞驰到天庭之上,你们老成忠诚正直,真令人羡慕啊!”
这首诗是白居易酬赠他的好友元稹的,表达了对元稹的深厚友情及对自己遭贬的不满之情。
首句“六臣同斥久同盟”,是说自从被贬之后,自己和裴度、崔群、牛僧孺、李宗闵、王涯、皇甫涍等人长期处于被排斥的状态,但彼此之间仍然心心相印,结下深厚的友谊。
颔联两句是说,当年你们披上圣旨,飞驰上天,现在又被朝廷重用。“披擽”,披披挂挂的样子。这里是比喻皇帝下诏书。“随荷”,随着,顺从着的意思。“天上至”,指圣旨到达天空,这里表示圣旨到达皇帝身边。“天上”是比喻,表示圣旨来自皇帝。“玉音”指诏书。“玉音”在这里是借玉字来象征圣旨的权威。“天上至”则是指诏书到达天上,也就是传达到皇帝手中了。
颈联两句的意思是:你们这些老成忠诚正直的人,应当得到皇上的信任,你们应该为皇上尽忠效力。
尾联两句的意思是:你们现在能够再次获得朝廷的重用,你们应当更加忠于皇上。
这首诗虽然只是一首小诗,但却把白居易和元稹之间的友谊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