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石鼓是伊么,元和曾发昌黎歌。
籀文每于纸上见,未睹遗迹真如何。
郊斋整步入孔庙,仪门俨肃森戟戈。
门开拭目快一睹,古哉不省谁镌磨。
虫纹鸟迹尚可读,刻画宛转周列罗。
往昔谁挥霹雳手,山骨斲削穷嵯峨。
磨砻样制朴且古,牵挽知在何山阿。
扪摩尽日不能去,冻手伸缩袖且呵。
茫然少遂好古愿,未暇较检传缪讹。
俗碑岂复堪着目,粉饰富贵堪殊科。
翔云千仞思凤鸟,平地恍惚惊鼋鼍。
大篆小篆变秦汉,有如木植分枝柯。
苍颉去我几千载,日月抛掷忙如梭。
惜哉石鼓辞匪陋,收拾不得联委蛇。
传闻或谓文王鼓,甲子失纪亡羲娥。
挂一漏万人恒尔,退之何苦泪滂沱。
又闻周室陵夷后,宣王振起臣工和。
大开明堂敷政治,急于惠泽宽徵科。
扬兵大蒐肄武艺,诛获论功惩寡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石鼓歌》,是一首描绘石鼓的诗。石鼓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石刻制成。诗中通过对石鼓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保护意识,以及对古人技艺的赞赏之情。
诗句:
- 石鼓石鼓是伊么,元和曾发昌黎歌。
- “石鼓”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石制乐器,这里指的是石鼓上的铭文。“伊么”是方言词,意思是如此。“元和”指的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公元806年到820年。“昌黎”是韩愈的字,他曾任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等职务。“发”是创作的意思,“昌黎歌”是指韩愈创作的诗歌。
- 籀文每于纸上见,未睹遗迹真如何。
- “籀文”是指古代的文字书写形式,这里指的是石鼓上的铭文。“纸上见”是说在石鼓上看到的。“未睹遗迹”是指没有亲眼见到石鼓上的真实情况。“真如何”是感叹石鼓上的真实情况无法看到。
- 郊斋整步入孔庙,仪门俨肃森戟戈。
- “郊斋”是指郊外的书斋,这里指的是石鼓收藏处的地点。“入孔庙”是指进入孔子的庙宇。“仪门”是指庙门。“俨肃森戟戈”是形容庙门庄严肃穆,两旁排列着武器。
- 门开拭目快一睹,古哉不省谁镌磨。
- “门开”是指门开了,可以进去了。“拭目”是擦亮眼睛,准备看的样子。“快一睹”是说很快就能看到。“古哉不省”是说古色古香,不知道是谁刻磨的。
- 虫纹鸟迹尚可读,刻画宛转周列罗。
- “虫纹鸟迹”是指石鼓上的图案,有虫和鸟的纹理。“可读”是说这些图案是可以读的,因为是用文字刻在石鼓上的。“刻画宛转”是指雕刻的线条流畅优美。“周列罗”是指排列得很整齐。
- 往昔谁挥霹雳手,山骨斲削穷嵯峨。
- “往昔”是指过去。“谁挥霹雳手”是指谁有这样的能力。“山骨斲”,山中的骨骼被砍削。“穷嵯峨”是指非常陡峭。
- 磨砻样制朴且古,牵挽知在何山阿。
- “磨砻”是指雕刻。“样制”是指样式。“朴且古”是指质朴而古老。“牵挽”是指牵引拉动。“知在何山阿”是指知道是在哪个地方。
- 扪摩尽日不能去,冻手伸缩袖且呵。
- “扪摩”是指用手触摸。“尽日”是指整天。“不能去”是指无法离开。“伸缩”是指手指伸张或收缩。“呵”是指呼气。
- 茫然少遂好古愿,未暇较检传缪讹。
- “茫然”是指迷茫的样子。“少遂”是指稍微实现了。“好古愿”是指喜欢古代的愿望。“较检”是指检查核对。“传谬讹”是指错误的记录。
- 俗碑岂复堪着目,粉饰富贵堪殊科。
- “俗碑”是指通俗的碑文。“堪着目”是指能够让人注视。“粉饰”是指修饰美化。“富贵”是指富有的人。“殊科”是指特殊的科目。
- 翔云千仞思凤鸟,平地恍惚惊鼋鼍。
- “翔云千仞”是指高高的云端。“凤鸟”是指凤凰这样的神话生物。这里用来比喻石鼓的崇高地位。“平地恍惚”是指突然之间感到震撼。“惊鼋鼍”是指惊起水中的鳄鱼和乌龟。
- 大篆小篆变秦汉,有如木植分枝柯。
- “大篆小篆”是指古代的文字种类。“变秦汉”是指演变到秦汉时期。“木植”是指树木的根。“分枝柯”是指树枝分开像枝条一样。这里比喻石鼓上的铭文像树枝一样分叉。
- 苍颉去我几千载,日月抛掷忙如梭。
- “苍颉”是指传说中的黄帝造字者,名叫苍颉。“去我几千载”是指已经过去了几千年的时间。“日月抛掷”是指像日月一样快速流逝。“忙如梭”是指匆忙得像织布机上的梭子那样不停转动。
- 惜哉石鼓辞匪陋,收拾不得联委蛇。
- “惜哉”是指可惜。“石鼓辞弗陋”是指石鼓上的铭文并不简陋。“收拾不得”是指无法收集起来。“联委蛇”是指杂乱无章的样子。这里比喻石鼓上的铭文难以整理。
- 传闻或谓文王鼓,甲子失纪亡羲娥。
- “传闻”是指听来的传说。“或谓”是指有人说。“文王鼓”是指周文王时期的鼓声。“甲子失纪”是指甲子年的历史记载出现了错误。“亡羲娥”是指羲和失去管理时间的能力。这里暗示石鼓上可能记录了周文王时期的历史事件。
- 挂一漏万人恒尔,退之何苦泪滂沱。
- “挂一漏万”是指遗漏了很多,只有一部分被注意到。“人恒尔”是指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退之何苦泪滂沱”是指韩愈为何要流泪。这里可能是在讽刺那些只看到部分事实却要全盘否定的人。
- 又闻周室陵夷后,宣王振起臣工和。
- “周室陵夷”是指周朝衰落。“宣王振起”是指宣王朝兴起并振兴国家的政策。“臣工和”是指臣子们和睦相处。这里可能是在描述周宣王时代政治清明、国家强盛的景象。
- 大开明堂敷政治,急于惠泽宽徵科。
- “大开明堂”是指在宽敞明亮的大厅里举行重要的活动或会议。“敷政治”是指治理国家事务。“急于惠泽”是指急于实施恩惠政策。“宽徵科”是指减轻赋税和徭役的负担。这里可能是在描述周宣王时代政治清明、国家强盛的景象。
- 扬兵大蒐肄武艺,诛获论功惩寡多。
- “扬兵大蒐”是指在广阔的场地上进行的军事演习。“肄武艺”是指练习武艺。“诛获论功”是指根据功劳大小进行赏罚。“惩寡多”是指惩治罪行较少的人而不是人数多的罪犯。这里可能是在描述周宣王朝军事实力强大、纪律严明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