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携书剑度闽关,半百流光两鬓斑。
庭训片言犹在耳,君恩五世重于山。
十年江汉垂纶久,万里风尘行路艰。
况值明良新际会,未容杖屦便投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公元764年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译文:
闰四月十二日度过分水关,
又带着书卷和剑从闽中经过,半百之年已逝,两鬓斑白。
庭训片言犹在耳旁,君恩五世如山般厚重。
十年江汉垂钓久矣,万里风尘行路艰难。
恰遇明君良政新朝,不能轻易放弃仕途。
注释:
- 闰四月十二日度过分水关:指的是诗人在某个闰年的四月十二日通过分水关。
- 又带着书卷和剑从闽中经过:闽中是指福建一带,诗人又带着自己的书籍和剑从那里经过。
- 半百流光两鬓斑:一半的岁月过去了,鬓角已经斑白了。
- 庭训片言犹在耳旁:庭训是父亲的教诲,片言是其中的一部分,依然清晰在耳边。
- 君恩五世重于山:君王的恩情如同山一样深重。
- 十年江汉垂纶久矣:江汉指长江与汉水,垂纶即钓鱼,诗人在此可能表示自己已经在这里钓鱼很长时间了。
- 万里风尘行路艰:形容旅途的艰辛,远行万里。
- 况值明良新朝:现在正值明君贤臣的时代。
- 未容杖屦便投闲:不允许我放下拐杖和鞋子就退休。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杜甫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中表达了他对过去的回顾,对自己鬓边斑白的感慨,以及对君王厚恩的感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政治生涯的执着,即使已经年迈,仍然不愿轻易放弃,愿意继续为国家贡献力量。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往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杜甫深厚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