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张堪为令时,田中有麦秀两岐。
渔阳民乐不可支,清风千载歌谣词。
又闻岐州魏刺史,异政昭昭播遐迩。
来年五穗同一茎,颂声洋洋犹在耳。
邓侯本是瀛州仙,前年作宰来琴川。
比及三年德化宣,上安下顺无尤愆。
曾将三白占腊前,今兹美麦非偶然。
储祥孕秀来自天,嶷嶷临风共相倚,鬖鬖垂雨齐无偏。
一茎兮两穗,西陌兮东阡,黄云漠漠兮遥相连。
上天有意活民命,四郊百姓歌丰年。
灵芝五色不足数,嘉禾同颖疑并传。
邓侯邓侯仁且贤,名与张魏争后先。
今将述职朝天去,天官考最须超迁。
瑞麦之歌止于此,愧无巨笔如长椽。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麦秀两岐颂    
我闻张堪为令时,田中有麦秀两岐。    
渔阳民乐不可支,清风千载歌谣词。    
又闻岐州魏刺史,异政昭昭播遐迩。    
来年五穗同一茎,颂声洋洋犹在耳。    
邓侯本是瀛州仙,前年作宰来琴川。    
比及三年德化宣,上安下顺无尤愆。    
曾将三白占腊前,今兹美麦非偶然。    
储祥孕秀来自天,嶷嶷临风共相倚,鬖鬖垂雨齐无偏。    
一茎兮两穗,西陌兮东阡,黄云漠漠兮遥相连。    
上天有意活民命,四郊百姓歌丰年。    
灵芝五色不足数,嘉禾同颖疑并传。    
邓侯邓侯仁且贤,名与张魏争后先。    
今将述职朝天去,天官考最须超迁。    
瑞麦之歌止于此,愧无巨笔如长椽。    

注释解析:

  1. 我闻张堪为令时:张堪担任地方长官的时候。

  2. 田中有麦秀两岐:田地里有成熟的麦子,形状像两条岔道。麦子是谷物中的重要部分,此处比喻地方官员治理有方。

  3. 渔阳民乐不可支:渔阳地区的民众对张堪的治理感到非常快乐,无法用言语表达他们的高兴。

  4. 清风千载歌谣词:这里的”清风”可能指的是正直的官员,他们的行为就像清风一般,给人民带来清新的空气和愉悦的氛围。而”歌谣词”则是指流传下来的歌曲和赞美之言,这些都是人们对清廉官员的赞颂和歌颂。

  5. 又闻岐州魏刺史:又有听说,在岐州有一位姓魏的刺史。

  6. 异政昭昭播遐迩:他的政绩卓异显著,远近闻名。

  7. 来年五穗同一茎:明年,五穗麦子会在同一茎上成熟。这里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丰收的景象,也寓意着公正无私的官员治理下的和谐景象。

  8. 颂声洋洋犹在耳:颂扬之声依然在耳边回响。这反映了人们对这位官吏的怀念和敬仰。

  9. 邓侯本是瀛州仙:传说中的仙人之一,即邓侯。

  10. 前年作宰来琴川:在前一年被任命为地方官,来到琴川。

  11. 比及三年德化宣:等到三年的时间里,他的德行教化得到广泛的传播。

  12. 上安下顺无尤愆:上级安定,下面顺从,没有过失。这反映了他对地方治理得当的结果。

  13. 曾将三白占腊前:他曾经占卜,预测到了新年的到来。

  14. 今兹美麦非偶然:今年的好收成不是偶然的。

  15. 储祥孕秀来自天:储祥和孕秀都来自于天然。

  16. 嶷嶷临风共相倚:巍峨屹立,面对风雨相互依靠的样子。

  17. 一茎兮两穗,西陌兮东阡:一茎上有两穗,西边的小路和东边的小路相接。

  18. 黄云漠漠兮遥相连:黄色的云彩弥漫,遥远地连接在一起。

  19. 上天有意活民命:上天有意要拯救百姓的生命。

  20. 四郊百姓歌丰年:四郊的百姓因为收获而歌唱丰年的快乐。

  21. 灵芝五色不足数:灵芝虽然有五种颜色,但数量不足以计数。

  22. 嘉禾同颖疑并传:优秀的庄稼和稻米一样,被广泛传播。

  23. 邓侯邓侯仁且贤:邓侯既仁爱又贤明。

  24. 名与张魏争后先:名声甚至超过了张、魏两位贤人,争先恐后。

  25. 今将述职朝天去:今天将要回到朝廷述职去了。

  26. 天官考最须超迁:天官考核结果优异,将有机会获得晋升。

  27. 瑞麦之歌止于此:赞美瑞麦之歌到此为止了。

  28. 愧无巨笔如长椽:惭愧自己没有像长椽那样的大笔(指才能)来书写这首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诗,主要描述了一位名叫张堪的地方小吏在任期间所做出的贡献和影响力。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他治理地方的卓越成就。例如,他用“麦秀两岐”来形容张堪的政绩,用“鱼阳民乐”来形容他的治理让渔阳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时,诗中还提到了他在任期结束后的离去,以及他的功绩被人们传唱的情景。整体而言,此诗通过赞美张堪的治理成就,表达了人们对他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