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笔青山剩语,春沙白鹭馀杯。
两岸落花芳草,满船明月归来。
【注释】
晚笔:指傍晚时写的字。青山剩语:指夕阳西下时分,诗人在青山上挥毫写就的诗句。春沙白鹭馀杯:春天的沙滩上,白鹭翩翩起舞,留下余下的酒杯。
两岸:指江边的两边。落花芳草:指岸边的落花和芳草。满船:满载着。明月:月亮。归来:回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景色的诗。诗人用“晚笔青山”、“春沙白鹭”、“两岸落花”、“满船明月”等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晚笔青山剩语,春沙白鹭馀杯。
两岸落花芳草,满船明月归来。
【注释】
晚笔:指傍晚时写的字。青山剩语:指夕阳西下时分,诗人在青山上挥毫写就的诗句。春沙白鹭馀杯:春天的沙滩上,白鹭翩翩起舞,留下余下的酒杯。
两岸:指江边的两边。落花芳草:指岸边的落花和芳草。满船:满载着。明月:月亮。归来:回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景色的诗。诗人用“晚笔青山”、“春沙白鹭”、“两岸落花”、“满船明月”等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第一句:灯影西堂里,三年病惠休。 译文:在西堂里灯光映照下的影子,我三年未曾痊愈。 赏析:此句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背景,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通过使用“灯影”和“西堂”,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心境。这里的“三年”不仅是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在此地的长时间停留和内心的苦楚。 第二句:空山闻夜雨,独客抱春愁。 译文:在空旷的山间,我听到夜晚的雨声
【解析】 本首诗是诗人在怀瑞石山人处时所作。首句“数日西岩雨”,“数日”,指时间长久,暗示了诗人久客不归之苦;“西岩雨”,点出山中气候,渲染出一种凄凉、冷寂的氛围,为后文写景抒情作铺垫;次句“开门黄叶生”,“开门”是动作描写,“黄叶生”是视觉描写,营造了一种萧索凄凉的气氛;第三句“空林见虎迹”,以“空林见虎迹”来衬托环境的荒凉,也表现了作者的孤凄与悲凉之情;第四句“落日断人行”,用夕阳斜照
山中怀萝石翁 老怀常耿耿,岁暮一行书。 寒日孤城短,山堂独夜虚。 病多忧到骨,吟苦泪盈裾。 只恐梅花笑,相逢齿发疏。 注释: 1. 山中怀萝石翁: 这是一首怀人诗,表达了诗人在山中思念着友人萝石翁的心情。 2. 老怀常耿耿: 意为年老的情怀常常难以平静。 3. 岁暮一行书: 一年将尽时才收到一封书信。 4. 寒日孤城短: 寒冷的天气里,孤独的城墙显得更加狭窄。 5. 山堂独夜虚:
【注释】 日暮:傍晚时分,天色将晚。 川原:指河流、田野等自然风光。生暮烟:黄昏时分,暮烟四起。 远林:远处的树林。归倦鸟:归来的疲倦的老鸟。抱:紧抱着。寒蝉:秋天的虫,这里指秋蝉。 野岸:野外的河岸。渔罾(zēnɡ):捕鱼用的竹器或木栅。秋风:指秋天的风。戍垒(lěi):边塞上的堡垒。 故人:老朋友。念:思念。定有尺书传:必定有书信传来。 【赏析】 此诗描写了日暮时分,诗人在西阁眺望远方的景象
诗句:早起饭牛犊,落花春水浑。雨中青箬笠,溪上白云村。食力古莘野,全生今鹿门。不知城府外,何处有桃源 注释与译文: - 早起饭牛犊:天刚亮就起来喂养耕牛。 - 落花春水浑:落花满地春水混浊不清。 - 雨中青箬笠:头戴青箬笠在雨中行走。 - 溪上白云村:村庄位于溪流之上,云雾缭绕。 - 食力古莘野:辛勤耕种于古老的田园之间。 - 全生今鹿门:现在过着隐居的生活,像山林中的鹿一样自由。 -
【注释】 泛舟至桐口:泛舟:乘船。桐口:山名,在今安徽宣城北。路转青村合:路:指山路;合:会合;路转:路转曲折;青村:地名;青、村均为名词作状语用;合:会合。山连赤岸斜:山:指山崖;赤岸:赤色的河岸。赤岸:赤色。斜:倾斜。夕阳飞燕子:夕阳:夕阳西下;飞:飞翔;燕子:候鸟,常在黄昏时从南方飞回北方。茅屋落桐花:茅屋:草屋;落桐花:落满桐花的茅屋。晚墅闻孤笛:别墅:住宅;闻:听见;孤笛:独奏的笛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收到四兄弟去世消息后,因悲伤过度而无法打开书信,听到落叶声和秋风也感到害怕的心情。同时,他也为四兄弟的离世和家庭的困境而深感悲痛。 译文: 寓杭得四兄讣(收到四兄弟去世的消息) 来书开不得(打开来信时心情沉重,无法开心) 落叶听还惊(落叶的声音让我感到害怕) 病眼天涯泪(我的眼睛因为悲伤而变得模糊,泪水如雨下) 寒门岁暮情(我为家中贫困而感到忧虑) 朔风吹断雁(北风呼啸
诗句解释及赏析 1. “消息真传愁暮春” - 注释:这里的“消息”指代的是关于战事的消息。"愁暮春"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因战事而充满忧愁。 - 赏析:诗人用春天来比喻战乱带来的荒凉和哀愁,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和平年代的向往。 2. “行营旧国动星辰” - 注释:这句中的“行营”通常指军事行动的临时营地,而“动星辰”形容其影响之深远和广泛。 - 赏析
【诗句释义】 晓长老挽词:这是一首悼念晓长老的挽诗。晓,即晓师,名不详,是唐代著名僧人。 西池花谢见莲成:西池,即昆明池,位于长安城西,是唐代帝王游宴之所,也是当时文人雅集之地。 短世逢人问死生:短世界,指短暂的一生。 白发卧云真是病:白发,表示年老体衰;卧云,形容人隐居山林;真是病,表示人生短暂,如同云烟一般飘忽不定。 青山埋骨始完名:埋骨,指人死后被埋葬;完名,表示完成一生的名声。
南山别墅 了心但书卷,梦不混区寰。 睡起偶得句,开门时见山。 小渠春溜急,断雨落花闲。 日暮闻吹笛,樵人隔浦还。 注释:了我所有的心思就是读书,睡觉的时候也不做梦,梦见自己和世间万物融为一体。 我一觉醒来,偶然吟出一句诗,打开房门,看见远处的青山。 我家的小渠里水流得很快,春天雨水打湿了花瓣,显得有些悠闲自在。 傍晚的时候听到了有人吹笛子的声音,原来是附近的樵夫从河边回家了
【注释】 1. 峰烟:指远处的山峰,笼罩着薄雾。 2. 漠漠:形容烟雾弥漫的样子。 3. 欲挂轻帆:想要系上船帆准备出发。 4. 日已西:太阳已经偏西。 5. 江月:指月亮在江面上升起。 6. 人不住:指月光照耀着江上的游人,他们无法留连。 7. 随风一夜到梁溪:随着春风,一夜便抵达梁溪。 8. 梁溪:即今无锡市的古名。 【赏析】 本诗为送别之作,描绘了一幅送僧归梁溪的画面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以下是对其逐句的解释: 登岳歌 九月九日到衡岳,乘风直上南台阁。 南台老僧留午炊,芙蓉花开春芍药。 翠微深处己公岩,群峰拥秀飞晴岚。 肩舆横度半山仄,省心亭下僧和南。 莫笑香炉峰太低,俯视下土分云泥。 莫羡祝融峰最上,知隔云霄几千丈。 从来高处不胜寒,从来险处那堪瞰。 我欲寻之良不难,得到上头天恐暗。 君不见,仲尼登山未必登其巅,达人大观在眼前。 食枣餐霞总虚语
【解析】 “冉溪何以得成愚,司马才名自与俱”:我为何能成为愚溪的主人?只因司马相如的才名与我同在一起。 “怪石丛立夹岸远,苍流浩出一桥孤”:两岸怪石耸峙,水波浩荡,一桥孤独而高峻。 “因寻古道来僧舍,欲醉秋风过野庐”:沿着古老的路去寻找寺庙中的僧人,想在这萧瑟的秋风中醉眠于野庐。 “料想伊人不去此,潺湲溪水可招呼”:料想那佳人不会离去,这潺潺的水流向哪边都可以招手示意。 【答案】 译文
舟还 其一 东家西家看竹,南寺北寺题诗。 欲问出门高兴,山中猿鹤幽期。 注释:在东家和西家的竹林里徘徊,在南寺和北寺的墙壁上题写诗篇。想知道外出的心情是否愉快,想要探听山林中的猿猴鹤鹿是否有约定相聚。 赏析:这是一首游山赏景、寄情山水的小令。全词语言朴素,意境清幽淡远;用笔简洁,却富有情趣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语言特点等,注意要联系诗歌的内容来回答。 “啄乌搏鸡雏”,乌鸦啄食小鸡,幼小的鸡雏受到惊吓而四处奔逃;“翼翼鸡母护”,“鸡妈妈”张开翅膀保护自己的孩子,表现出母爱的伟大。这两句写出了孤儿在失去母亲后,孤独无助,无依无靠。“孤儿悲茕独”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离别的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忆昨江楼倚月波”,回忆了作者在江楼上依窗望月的情景。这句诗通过描绘江楼、月波等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浪漫的氛围。诗人站在江楼上,望着月光下的波浪,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感慨和思念。 第二句“隔花闻唱竹枝歌”,描述了作者在听到隔壁传来的竹枝歌时的感受。竹枝歌是一种民间歌曲,通常用竹子制作乐器伴奏,歌词多表达爱情、生活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