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试山中茗,无如雨后泉。
浮花凝白乳,然竹散青烟。
禅榻论文细,虚堂晤语玄。
何当谢尘鞅,来结碧山缘。

【解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诗人借答谢友人的诗句,以山中的茶为题,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感谢与祝愿之意。

其一:曾试山中茗,无如雨后泉。

译文:我曾试着品味过山中的茶叶,没有比得上雨后的泉水更甘甜了。

注释:试:尝试;茗(ming):茶芽;雨后泉:指山间清冽的泉水。

其二:浮花凝白乳,然竹散青烟。

译文:水面上飘浮着像乳汁一样的花,竹林里散发出像烟雾一样的清香。

注释:浮花:指漂浮在水面上的花瓣;凝白乳:形容白色的花朵像白嫩的乳汁;然竹:指飘落的竹叶;然:落下的样子;散青烟:指竹叶飘落时散发的清香像烟雾一般。

其三:禅榻论文细,虚堂晤语玄。

译文:坐在禅床旁品茶,谈文论道很细致;在大堂里交谈,讲玄说佛很玄妙。

注释:禅榻:供坐禅使用的榻席;论文:讨论诗文;晤语:交谈;玄:佛教哲学术语,即玄学;细:细致。

其四:何当谢尘鞅,来结碧山缘。

译文:什么时候能脱离红尘俗世的枷扭,来结下与青山相恋的因缘?

注释:尘鞅:尘世的束缚;碧山缘:即结缘于青山,指隐居山林的愿望。

赏析:此诗应是酬和之作。李太史可能曾在山中隐居过,故有“尝试山中茗”之句,表明作者曾到过山中。“无如雨后泉”一句,既点出自己曾到过,又写出所居环境的清雅。“浮花凝白乳”,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茶芽的洁白、细腻、娇嫩,表现了饮茶时的感受。“然竹散青烟”,写景中含情,将竹叶飘落的景象与清新的空气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禅榻论文细,虚堂晤语玄”二句写与李太史在禅座边品茗论文,或在宽敞的大厅中交谈玄理。“何当谢尘鞅,来结碧山缘”,表达了作者渴望脱去世俗羁绊,与友人共结山水之游的愿望,也暗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全诗语言简练,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