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欲登黄鹤楼,挂帆十月辞杨州。
潇湘月落洞庭晚,巫峡猿啼云梦秋。
揽胜定寻赤壁垒,浩歌常傍白蘋洲。
杜陵李白风流在,送尔扁舟汗漫游。
【注释】
楚江:楚地的长江。泛:泛舟。吴子:即吴王,此处借指作者的朋友。“吴子”句,言朋友将乘船前往洞庭湖。黄鹤楼:在湖北武昌,传说古代有道士在此乘鹤升天。挂帆:系好帆。十月:指初冬。辞:告别。杨州:今江苏扬州市。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合称,这里指湖南。洞庭:今湖南岳阳市,为古时洞庭湖所在地。月落:月亮落下。巫峡:在今湖北秭归县东,长江三峡之一。猿啼:指猿猴的叫声,猿声哀切,故用以形容山峡中猿啼之声。云梦:古郡名,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附近。赤壁垒:红漆的城墙。白蘋洲:在今湖北监利县北,长江南岸。杜甫《登岳阳楼》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句,此处以吴楚比喻洞庭湖,以乾坤比喻洞庭湖周围的广阔地域。杜陵:在长安城东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居地。李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风流:指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扁舟:小舟。汗漫游:指在江湖中漫游。汗(hàn):汗出貌,引申为流连忘返。
【赏析】
这首诗写友人乘舟去洞庭湖游览。首联叙事,颔联写景,颈联写人,末联抒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调轻松愉快。
开头两句说,有位客人想登上黄鹤楼观赏风景。他准备在十月离开扬州到洞庭湖来。黄鹤楼,在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黄鹄山上,传说东汉建武二年(26),辛氏女得神仙吕洞宾之助飞升于此,故又名仙穴、仙栖、胜概等。黄鹤一去不复返,所以用“黄鹤”代指黄鹤楼。
三四两句说,当萧瑟的秋风吹过潇湘、洞庭一带以后,巫峡里传来了猿猴的悲叫声,云雾弥漫笼罩着云梦泽一带。“潇湘”指湖南境内的湘水与潇水,这里泛指湖南一带。“洞庭”、“云梦”都是著名的大湖,“潇湘”二字写出了洞庭湖一带的秋景特点。“巫峡”指瞿塘峡,在重庆市奉节县东,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的瞿塘山,东至巫山县大溪镇,长约40公里。“猿啼”点明季节和地点。“云梦”指汉水入江处的大泽,在今湖北省安陆县南。“云梦”二字写出了云梦泽一带的秋季景色特点。
五六两句说,我将要来到那有名的赤壁城堡,站在高高的壁垒上眺望,欣赏那浩荡的江水和白苹洲上的美景。“赤壁”,据《太平寰宇记》卷一三六引《春秋左传》记载:“吴败越于槜李,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越子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以干吴王……吴王喜而舍之。”赤壁在今山东菏泽市西南。《史记·项羽本纪》也载有此事:“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两句意思是说:我要登上那个有名的赤壁城堡,站在高处放眼四望,欣赏那浩浩荡荡的江水和白苹洲上的美景。这两句诗既写了赤壁之战后曹操屯兵樊口、周瑜率军驻扎夏口的情况(见曹丕《与吴质书》),又表现了诗人对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局面的向往。
最后两句说,杜陵有个叫李白的朋友,你一定要把我送到他那里去啊!“杜陵”,指杜陵县,即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杜陵”原是周宣王封给秦襄公的食邑。秦孝公死后,秦国发生内争,太子驷(秦惠文王)被他的大臣庶长晁征服,并把他安置在自己府第附近的杜邑(今陕西省长安区西北杜曲)。后来秦惠文君把杜邑赐给了公子虔,改名为杜丘,也就是杜陵的起源。李白字太白,又号青莲居士,唐睿宗时被封为翰林学士,后世誉其为诗仙。这句诗是说:我要把这位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到他那里去。
此诗是送别之作,诗人通过描绘朋友即将离去的行踪,表达了自己的惜别之情,同时流露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