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百尺澄秋波,江上秋风吹薜萝。
芦花凫雁呜相和,江南女儿红碧衣。
日涴晴沙薄暮归,手牵兰杜不忍违。
秋容入佩香风微,短棹吴歌处处吟。
歌长调切伤人心,江天月出江水深。
远客闻之泪沾巾,孤山此夕好登临。
【注释】
靖江:今属江苏省,在长江北岸。百尺:形容江面宽广。澄秋波:清澈见底的秋水。薛萝:薜荔和女萝,皆可作药用的蔓生植物。芦花:指芦苇。凫雁:野鸭和大雁。鸣相和:互相应和鸣叫。红碧衣:红色和碧色的衣裳。日涴(wò):太阳照得江沙变黑。薄暮归:傍晚归来。手牵兰杜:拉着兰花和杜若,这里泛指佩饰。兰杜:香草名。吴歌:吴地的歌曲。短棹:短桨。吴歌处处吟:处处都能听到吴歌。
【赏析】
《送殷近夫尹靖江》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首联“靖江百尺澄秋波,江上秋风吹薜萝。”开篇就点出靖江的景色,以“百尺”形容江阔。江面澄澈如镜,秋风拂动着岸边的薜萝,一派清幽宁静之境。
颔联“芦花凫雁呜相和,江南女儿红碧衣。”描写了江中的景象。芦花飘散,大雁齐飞,发出和谐的叫声;江边女子身着红、绿色的衣服,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红碧衣”既指女子的服饰色彩鲜艳,也可理解为江南女子的肌肤像红、绿两色一般美丽。
颈联“日涴晴沙薄暮归,手牵兰杜不忍违。”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情景。夕阳染红了江边的沙滩,薄暮时分,诗人依依不舍地告别朋友,手中还牵着兰草和杜若,不忍离去。
尾联“秋容入佩香风微,短棹吴歌处处吟。”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以及对重逢的期盼。秋天的景色已经融入了佩带之中,伴随着轻轻的香风,诗人在吴地的江面上驾着短桨,处处都能听到吴歌回荡。
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靖江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