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实,原名陈诚,明代诗人
明江西吉水人,字子实。
洪武二十七年进士。
授行人。
永乐时为吏部员外郎。
十二年,与中官李达、户部主事李遏等护送哈烈使者还国,乃行经哈里、赛玛尔堪等十七国,绘其山川城郭,志其风俗物产,为《西域行程记》以献。
擢右通政。
有《陈竹山文集》。
生卒年:?-?
子实,原名陈诚,明代诗人
明江西吉水人,字子实。
洪武二十七年进士。
授行人。
永乐时为吏部员外郎。
十二年,与中官李达、户部主事李遏等护送哈烈使者还国,乃行经哈里、赛玛尔堪等十七国,绘其山川城郭,志其风俗物产,为《西域行程记》以献。
擢右通政。
有《陈竹山文集》。
生卒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高昌旧治月氏西,城郭萧条市肆稀”意思是说:在月氏的西边的高昌故城的城墙虽然依旧高大坚固,但城内却荒凉冷落,市肆稀少。“月氏西”、“城郭萧条”、“市肆稀”都是修饰“城”的,突出了古城的衰败凄凉。 “遗迹尚存唐制度,居人争睹汉宫仪”意思是说:尽管这座古城如今已破败不堪
诗句释义: 1. 哈密城:这是对哈密城的指称,哈密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新疆地区。 2. 伊州哈密竟谁名:伊州指的是古时西域的一州,即今新疆的部分地区。哈密则是这一州下属的一个县或城镇。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哈密这个地名的好奇与疑惑,他不知道这个地方的名字究竟是谁起的。 3. 荒村漠漠连天阔:荒村指的是人烟稀少的村庄,漠漠则形容广阔无垠。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辽阔的沙漠景象,村庄与天空相接
这首诗是明朝时期的一位官员在土尔番城(今新疆地区)的题词。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土尔番城路出榆关几十程,诏书今到土番城。 注释:土尔番城,位于今天的新疆境内,是明朝的一个边陲重地。"路出榆关几十程"表示作者从北京出发,经过漫长的路途到达土尔番城,"诏书今到土番城"则意味着皇帝的诏书已经送达了这里。 2. 九重雨露沾夷狄,一统山河属大明。 注释:九重,古代对帝王居所的美称
【注释】 复过川:经过四川。 世事应如梦:世事变化无常,如同梦幻一般。 胡川又复过:即“又过”,指又一次经过。 古今陈迹少:古往今来的遗迹很少。 高下断崖多:高低不一的悬崖很多。 识路寻遗骨:辨认道路寻找遗留下的骨头。 占风验老驼:占卜风向,观察骆驼是否衰老。 夷人称瀚海:夷人指少数民族,瀚海指大海,比喻广阔的地域。 平地有烟波:平地上也有波澜起伏的水面。 【赏析】 此诗是作者经过四川时所作
《山焰山》是明代诗人陈诚创作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下面将按照您的要求,逐句释义这首诗: - 第一句:“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 - “一片青烟一片红”描绘了一幅烟雾缭绕、色彩斑斓的场景,青烟与红霞相互映衬,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炎炎气焰欲烧空”则表现了强烈的火焰燃烧之势,仿佛要将天空都照亮。这里的“炎炎”形容火焰的炽热,而“气焰欲烧空”则表达了火焰的强烈和壮观。
【注释】 崖儿城: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 交流:水流交错,指渭水和嘉陵江汇合处。 天设:天然形成的。 危城水上头:险峻的城头临于水中。 断壁悬崖多险要:残破的城墙,陡峭的山崖,都是险要之地。 荒台废址几春秋:已经废弃的台榭,有几年的历史了。 羌儿走马应辞苦:羌人骑马经过这里应该感到痛苦。 胡女逢人不解羞:胡人的女子,一遇到汉族男子就感到害羞。 使节直从西域去:朝廷派出的使者,直接前往西域。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以下是逐句释义: 1. 桃李花开日载阳:描述了桃花和李花盛开的景象。"桃李花开"指的是春天,因为桃花和李花通常在春天盛开。"日载阳"中的"日"指的是太阳,"载"是承载的意思,所以整句的意思是太阳照耀着春天的景象。这句诗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温暖。 2. 流沙河浅水如汤:这一句描述的是流沙河(可能是指一条河流)的水很浅,就像热水一样
【注释】 鲁陈:即鲁国和陈国,战国时为齐、楚两国的交界之地。 楚水秦川过几重:指经过楚水和秦川,越过了几重山丘。 柳中城: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西南。 春风:春天的微风。 花凝红杏胭脂浅,酒压葡萄琥珀浓:形容花如红色杏子般艳丽,酒色深黄如琥珀醇厚。 古塞老山晴见雪,孤村僧舍暮闻钟:意思是在晴朗的天气里可以看到古老的边塞和山峰上覆盖着白雪,傍晚时分可以听到孤零零的村庄和寺庙传来的钟声。 羌酋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金鞍骏马玉雕裘:“金鞍”指的是装饰有金色鞍子的马,“骏马”指的是健壮的马,“玉雕裘”指的是用玉雕制成的皮衣。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所乘坐的是一匹装饰华丽、马匹健壮的骏马,其皮衣也是用珍贵的玉石雕琢而成。 2. 宝带珠缨锦臂鞲:“宝带”指的是装饰精美的腰带,“珠缨”指的是装饰有珍珠的马络头,“锦臂鞲”指的是用锦缎制成的马缰绳
注释:加趺坐在地上接受朝见,无论贵者还是贱者都来道撒蓝。不知道低头施礼谦让,怎么知道屈膝拜三三。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热闹的朝会场景。诗中通过“至撒马儿罕国主兀鲁八果园四首”可以看出诗人在参加宴会时的心情愉悦、兴致勃勃。诗中的主人公坐在加趺上,面对众多前来道撒蓝的人,他显得从容不迫,仿佛已经习惯了这种尊贵的氛围。然而,当他看到那些屈膝拜三三的人时,却感到有些意外和不解
陈汝元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字太乙,是会稽人。 陈汝元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杂剧《红莲债》和传奇《金莲记》也是他文学成就的代表。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显示了他在戏剧艺术上的造诣。陈汝元的诗作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通过对他的作品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明代的社会风俗、审美趣味以及历史文化背景,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明代文人的生活与创作状态
堵允锡(1601-1649 ),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 宜兴人,一作允锡,字锡君,改仲缄,号牧游。 侨居无锡。 以户部郎中知长沙府。 南明隆武帝时,任湖北巡抚,力主抗清,升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兵败,至广西,病死于浔州,卒谥“文忠”,有《堵文忠公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