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安老丘壑,千载想高情。
鄙哉华子鱼,轩冕良可轻。
功名世不少,孰与节义并。
至乐有天贵,苟得非吾荣。
临风发长叹,欲为智者评。
【注释】次郑好义见贻韵 其四:次,指郑好义;见贻,赠诗。遗:赠送。贻,赠送。其四:第四首。幼安:苏轼的字。老丘壑,隐居山水之中。千载想高情:千百年来,人们怀念他的高尚情感。鄙哉华子鱼,轩冕良可轻:鄙薄华歆,轻视官位和俸禄。轩冕,古代官员戴的礼帽和礼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酬答诗。郑好义以诗相赠,苏东坡作此诗酬谢。郑好义在北宋神宗、哲宗时期担任过宰相,为人耿直敢谏,为官清正廉洁,一生没有贪赃枉法之事。郑好义与苏东坡同乡,两人关系很好。这首诗就是郑好义赠诗给苏轼的答谢之作。
开头两句“幼安老丘壑,千载想高情”,点明诗人的身世及对郑好义的感情。诗人早年就与郑好义有很深的交往,两人志趣相同,相互切磋,结下了深厚情谊。苏轼虽然屡遭贬谪,但仍然保持乐观旷达的态度,这从他许多诗中可以看出。郑好义则是一位刚正不阿的忠臣,所以苏轼对他非常崇敬,称他为“老丘壑”,意思是说他像山一样高大,像水一样深沉。“千载”是形容很久很久的时间,用“想高情”说明他对郑好义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
接下来四句“鄙哉华子鱼,轩冕良可轻”。作者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看法。华歆是三国时魏国大臣,因向曹操献计收降了钟繇而得到曹操的信任,当上了大司农。但是他却因为钟会的诬告而被免了职,后来还被杀了头,因此被称为“华子鱼”。作者借用华歆的故事,表明了自己对于功名利禄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为了名利地位而不择手段,那么他的地位越高,就越容易受到人们的非议和非难。因此作者认为,华歆这样的人不值得尊敬。
接下来的两句“功名世不少,孰与节义并”,进一步论述了自己的观点。作者在这里强调了节义的重要性。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做出一番成就的人很多,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够坚守道德节操,那么他的成就就会更加辉煌。因此,作者认为比起追求功名利禄来说,更应该追求节义。
最后两句“至乐有天贵,苟得非吾荣”是对前面观点的总结。作者在这里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物质财富的多少,而在于精神层面的满足。只要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就能够获得内心的安宁和满足。而如果仅仅追求物质利益的得失,那么这种快乐就不是真正的快乐。因此作者认为,与其追求苟且得来的利益,不如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尊严。
这首诗通过借代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名利的看法和追求。他主张要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和尊严,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物质利益的得失。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