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水鉴毫发,流水迷圆方。
稚齿谶几先,病骨知暄凉。
谷虚响乃满,天寒月有芒。
静虚道之极,至柔化为刚。
君平有明诫,强人不为王。
止水照见毫发,流水迷惑方圆。
幼稚之牙预言着几时,疾病侵蚀骨质知冷凉。
谷中空旷声响才满,天寒月上光华显光芒。
静虚道至极致为至柔,至柔化为刚强力量强。
张君平有明智诫言,强者不为王者所当王。
止水鉴毫发,流水迷圆方。
稚齿谶几先,病骨知暄凉。
谷虚响乃满,天寒月有芒。
静虚道之极,至柔化为刚。
君平有明诫,强人不为王。
止水照见毫发,流水迷惑方圆。
幼稚之牙预言着几时,疾病侵蚀骨质知冷凉。
谷中空旷声响才满,天寒月上光华显光芒。
静虚道至极致为至柔,至柔化为刚强力量强。
张君平有明智诫言,强者不为王者所当王。
1} 莺脰湖 西风莺脰湖,积水旷东吴。 岸树徽于点,江天青欲无。 羁肠终日绕,客计一舟孤。 买酒三家市,萧萧夹岸芦。 {2} 译文 西风吹拂着莺脰湖,湖水辽阔,向东延伸到了吴地的尽头。岸边的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远处的天空与水面连成一片,仿佛没有尽头。我整天都在为旅途的羁绊感到困扰,独自一人坐在小船上,感觉十分孤单。在湖边的集市上,买了几瓶酒,周围是茂密的芦苇,随风摇曳。 赏析:
陆氏庄二首 其一 出门何所往,命酒即前期。 驱马翩然至,流莺总未知。 水萦芳苑住,天与艳阳私。 坐久更啼鸟,清风习习吹。 【注释】 1.陆氏庄:指陆机之弟陆云的居处。 2.命酒:备酒食,准备酒宴。 3.翩然:轻盈飘逸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题赠诗。《文选》五臣注《陆平原招隐诗》说:“平原(陆机)有二弟:云、翰,俱为大将军参军。云好学,而性轻躁,不为兄重;翰亦好学,而性温恭,为兄所爱
长安人日 三年长作客,七日又为人。 旅馆浮双塔,残灯作四邻。 尚寒花事浅,近塞雁声频。 莫骋乘春意,徒增百感新。 【注释】 1. 长安:指唐代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2. 三年:这里指的是作者三年的漂泊生涯。 3. 七:古人将一年分为四季,即春、夏、秋、冬;此处“七日”当为虚指,表示时间漫长。 4. 浮:飘浮,指在旅馆中度过。 5. 双塔:指寺庙中的两座塔。 6. 残灯:指旅馆中昏暗的灯光
钱塘观水涨, 客人行无乐事,一步不如归。 数日河鱼上,千溪石燕飞。 涛青烟树小,风恶乱鸿微。 处处牛羊下,天寒深墐扉。 注释: 1. 钱唐观水涨:在钱塘江边观赏水涨的景象。 2. 客行无乐事,一步不如归:客人出行时没有愉快的事,回家是最好的选择。 3. 数日河鱼上,千溪石燕飞:过了几天,河面上的鱼儿上来了,千条溪流中的石燕飞舞。 4. 涛青烟树小,风恶乱鸿微:江面的波涛如同青色烟雾般模糊
【注释】 芦叶:指芦苇的叶子,秋天时,苇叶枯黄。 一尊:古代盛酒器,这里指酒。 蓬梗:形容飘泊不定的人像风中的蓬草一样。 莲:莲花。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送别友人北行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写送别的时间、环境,以秋风起芦叶的萧瑟声作背景,渲染出一片凄清冷落的气氛;次联写友人北行,自己则南望而怅然,表现出依依惜别的深情。三四联写友人在旅途中飘泊不定,像风中的蓬草那样难以自拔,同时
《苦雨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诗: 1. 诗句释义: - 非旱即为潦,皇天应弃民:不是干旱就是洪水,上天应该放弃民众。 - 鸿高千里雾,鱼老一江蘋:大雁飞过千里,雾气笼罩;鱼儿在江中游弋,却只能吃一江的蘋。 - 料得禾多耳,能令巷有人:大概只有庄稼多了才能解决人的问题。 - 窥门犹未霁,何日可回春:看这门还未见晴,何时才能见到春天的到来。 2.
【注释】 送陈清桥遵化司谕:送陈清桥(作者)去遵化做官。 可能无尺寸,虚此鬓头花。 三辅试青简,诸生朝绛纱。 蓟云寒竹笈,边月静年华。 长日谈经处,知君擅九家。 【赏析】 此诗作于天启三年(1623),诗人与友人陈清桥同登燕山,有赠行之意,并写赠别诗一首。诗的前半部分是说陈清桥在官场上不会长久,后半部分则赞美他的文才。 “可能无尺寸,虚此鬓头花。”意思是说你虽没有多大作为,却白白地浪费了头发
注释: 又送盐官去,南过闽海云。 又送盐官去,即诗人再次送别屠田叔返回闽运司。闽运司,即福建路的转运司,负责管理福建地区的商业、税收等事务。 马蹄上冰响,凫影及郊分。 马蹄声在冰面上发出响声,如同水鸟在海边的沙滩上留下的痕迹。凫,即水鸟,这里指代水鸟的叫声。郊,即郊外,这里指海边的沙滩。 候馆疏寒柝,行厨少暮荤。 候馆,即候客之馆,是接待过往官员的地方。寒柝,即敲击梆子的声音,这里指夜晚的寒冷
陆氏庄二首 其二 软草堪留藉,流泉足洗杯。 春馀池馆在,吾戴接䍠来。 注释: 1. 软草堪留藉:柔软的草地可以留下痕迹。 2. 流泉足洗杯:流过的泉水足够清洗杯子。 3. 春馀池馆在:春天过后,池塘边的亭台楼阁还在。 4. 吾戴接䍠来:我戴着帽子,拄着手杖来到这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陆氏庄时的所感所思。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游人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首联“白骨藏何地,新诗付落晖”描述了战争结束后,战场上的白骨被埋藏起来,而诗人却只能留下一首新诗,寄托着他对逝去的战友的思念之情。 颔联“一生初作客,匹马不同归”则表达了诗人一生都在四处漂泊,没有一处是自己的归宿,只有孤身一人骑着马,无法回家的情感。 颈联“人世交游少,词场物色稀”则描绘了诗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孤独,他很少与人交往,只能在词场上寻找慰藉。
【注释】 杂诗:古代的诗体之一,内容比较自由,可以随意抒情、写景、叙事、议论等。地肺顶:即天门山。晞(xī):晒干。少殇:未成年而夭亡的儿童。蚿(huì):一种昆虫。《庄子》上说:“有蛙曰蚿者,有六足而相勾,以胜其骨。”夔:传说中一种长着牛蹄的动物。《庄子》上也说:“夔一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与死的感悟,以及人生无常和万物平等的思想。诗人在晨曦中看到天门山的峰巅
太虚腾圆晖,扶桑晰初目。 太阳升起,照亮天地万物,如明亮的圆晖,照亮了东方的扶桑树。 炘炘露海窦,赤霄坐相烛。 太阳照耀着大海,使海水沸腾,如同赤色的火焰坐在天边,照亮了大地。 九关忽启籥,众星旷不属。 太阳升起,九重门忽然打开,众星失去了光芒,暗淡无光。 是时稚春启,轻寒散中谷。 此时正是初春时节,微风轻轻吹过,带来了丝丝凉意,让大地上的草木都感到舒适。 黄鹄何所挟,双翅两寒玉。
诗句解析 1 "蒿目忧世资,置身鼎镬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忧虑和身处困境的感受。 - 蒿目:形容目光深远,关注大局。 - 忧世资:忧虑天下的大事。 - 置身鼎镬中:比喻身陷困境或危险之中。 2. "鼎镬未及然,岂不膏微躬":即使没有直接的危险(鼎镬未及然),难道不应该照顾好自己(岂不膏微躬)。 3. "位高众所指,一雀随千弓":虽然地位很高,但众人的目光和指责(一雀随千弓)。 4.
【注释】 杂诗七首其一:杂诗,指不拘泥于传统格律的诗歌。七首,指《诗经》的《国风》和《小雅》中的七首诗。杂诗,意即随意吟咏,非正体,亦作“杂言”。吾闻轩辕帝,传说黄帝有熊氏,号轩辕氏。膝行,步行时两膝着地。同,平等无差别。一当广成子,指道教传说中的广成子真人。《道德经》云:“广成子曰:‘至阴之气为玄穹’。”与物游无终,与万物一起游戏,没有结束的时候。至阳奋黄墟(墟,废墟),至阳之气奋发起来
【注释】 汉帝:指东汉光武帝。故人:旧友,老朋友。迢遥:遥远,形容距离很远。明月:月亮,常用以表示思乡之情。清晨:早晨,早晨时。十行:指很多书,也形容书信多。五道使车发:古代称皇帝的使者为“五道”,这里指皇帝派遣使者出发去巡视。卧邸(dǐ)呼不起:躺在宾馆里喊叫不起来。揽车嗟咄咄:拉住车子长叹息。偃蹇:高傲的样子。中宵:半夜。留连:恋恋不舍的样子。旧时舌:指旧日的言语、行为。客星:指天上的一颗星
三年后,葛织成一捆;五年后,丝线结成一团。 细如白玉的丝线,比金缕还珍贵;粗如黄金的葛布,比玉环还要美。 为何要这样珍重,细细的葛绳自己动手织? 穿上新衣,去拜见君子之门,亲人朋友都来窥探。 不说新人丑,只道田家妇美, 日落时归到自己的卧室,擦亮了高架的架子。 通宵点着藜草灯,手指叠成四方形。 床头放着竹筐,常常被匙管碰动。 如果不是在节日里,人们不会知道她的美貌。 宁可把丝线放在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