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神武沛中兴,大沛风云欲上蒸。
剑发赤精萧相举,书留黄石子房升。

【注释】

  1. 赋得:唐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题目,要求考生以赋的形式来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2. 神武:指刘邦的英勇无敌。
  3. 沛中兴:指刘邦在沛县建立汉朝后,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4. 大沛风云欲上蒸:形容当时的局势如同蒸气般翻滚激荡。
  5. 剑发赤精萧相举:指萧何(汉高祖的谋士)手持宝剑,指挥着军队。
  6. 书留黄石子房升:指张良(刘邦的谋士)将兵书传给刘邦,使他得以成就大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赋得题,要求以赋的形式来表达对诗歌的理解。诗人通过对刘邦和萧何、张良等历史人物的描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和社会背景。

首句“汉高神武沛中兴”直接点明了主人公——汉高祖刘邦,并描绘了他在沛县建立汉朝后的时代背景。这里的“神武”二字,既赞美了刘邦的英勇无敌,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贡献。

接下来的句子“大沛风云欲上蒸”,则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这句话中的“大沛风云”象征着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而“欲上蒸”则暗示着这些矛盾和冲突正处在一种激烈且难以平息的状态。

第三句“剑发赤精萧相举”,则是对萧何的形象进行了刻画。这里的“剑发赤精”可以理解为萧何手中握着一把宝剑,象征着他的智慧和才干;而“萧相举”则表明他善于指挥和调度,能够带领军队取得胜利。

最后一句“书留黄石子房升”,是对张良的形象进行了刻画。这里的“黄石”指的是兵书《黄石公三略》,而“子房升”则表明张良将兵书传给了刘邦,使刘邦得以成就大业。

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以及他们的事迹进行描写,展现了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风貌和个人英雄主义。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