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君之出不鸣琴,流水高山万里心。
复道思君若流水,陇头呜咽到如今。
【注释】
君:指张有功。
复道:即复阁,指宫中的廊阁。
陇头:即陇上,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
【赏析】
此诗是一首闺怨诗。诗人以流水和高山比喻相思之情,抒发了自己对张有功的深情厚意,表达了自己独守空闺的悲苦心情。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作品。
自君之出不鸣琴,流水高山万里心。
复道思君若流水,陇头呜咽到如今。
【注释】
君:指张有功。
复道:即复阁,指宫中的廊阁。
陇头:即陇上,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
【赏析】
此诗是一首闺怨诗。诗人以流水和高山比喻相思之情,抒发了自己对张有功的深情厚意,表达了自己独守空闺的悲苦心情。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作品。
【注释】 清人:清正廉洁的人。居水曲:居于水边的弯曲之处,比喻僻静的地方。明德象分流:指道德如水流,清澈明净,流向四方,比喻道德光明、纯洁。多岐路:岔路很多,比喻人生道路复杂曲折。耿洁:耿直廉洁。殷忧:深沉的忧虑。凛秋:寒风萧瑟,形容秋冷凄清的气氛。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四句,前两联写“清人”之居,后两联抒“同吴膳部诸公会集草堂得周字”之志,意境开阔,情思高远。 首联:“清人居水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熟悉掌握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手法特点等,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具体解题。本诗是杜甫的《园亭》,全篇四句,每句七个字,押平声韵,音调和谐。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拟人,末联抒情。“所嗟”“所叹”都指“人生”。 (1) “集孙子长草堂得园字”:在孙子长草堂中,我得到了一个字“园”。孙子长草堂在河南登封县,是杜甫流寓时居住和读书的地方
【注释】 1. 侠客:指仗剑行侠仗义的游侠儿。 2. 从来:自始至终,从古至今。 3. 宝剑不曾离(liú):意即“剑随身在”或“剑不离开身”。 4. 报所知:报答知遇之恩。 5. 风流:指豪迈洒脱。 6. 斗酒:一斗酒,容量为四升左右,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 7. 折花枝:折断树枝。 8. 燕云:指代北方的边境地区。 9. 平生:一生;整个生涯。 【赏析】 李白《侠客行》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过谢四溟山房得香字 佳处景难忘,相逢再举觞。 鸟疑曾识面,花已惯闻香。 送目烟霞外,论心翰墨场。 但教欢赏洽,随地有沧浪。 注释: 1. 佳处:美好的地方或景色。 2. 难忘:难以忘怀。 3. 举觞:举起酒杯。 4. 鸟疑:似乎鸟儿也认识。 5. 已惯:已经习惯了。 6. 烟霞:指山水风景。 7. 论心:谈心、交流思想。 8. 沧浪:指广阔的湖面,这里比喻广阔的心胸。 赏析:
同冯比部集贤膳部草堂得心字 兰馆樽初集,金门漏欲沉。 清风七子赋,明月二难心。 注释:兰馆是古代文人雅士聚集之地,这里指聚会的场所。樽,酒杯。金门,宫殿的正门,此处借指皇宫。清风七子,可能是指与诗作有关的人或事。明月二难心,明月难以形容心中的情意。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宴会上即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宴会的场景和氛围;颔联写宴会的内容和心情;颈联写宴会的欢乐和感慨之情;尾联写宴会结束后的感受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自将棋作世,谁为世如棋。” - 解释与翻译: 我亲自将围棋作为世界,谁能比得上我下棋的技巧? - 注释: “将棋”是围棋的别称。这里的“世”指整个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围棋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 赏析: 此句反映了诗人对围棋技艺的极高评价和自我陶醉的情感。他认为自己通过围棋达到了与世界对话的高度,这种表达体现了诗人对于艺术形式的独到见解和情感投入。 2. “日月枰中转
秉烛过逢偶,乘闲引兴多。 注释:手持蜡烛走过遇见的偶然之人,趁着空闲时间兴起了更多的情感。 译文:手持蜡烛走过遇见的偶然之人,趁着空闲时间兴起了更多的情感。 笛中传岸柳,香外泛池荷。 注释:笛声中传来岸边垂柳的声音,香气之外泛着水面荷花的香气。 译文:笛声中传来岸边垂柳的声音,香气之外泛着水面荷花的香气。 道合簪偏聚,时清酒易酡。 注释: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时世清明酒容易使人醉。 译文
【注释】 月出东方天,月照关山地。明月照西关,月出东关地。 愁闻蟾兔满,愁见月亮圆。偏是月光明,偏使月亮亮。 玉露含光重,金风带影低。玉露重如油,金风低如丝。 讵令秋气爽,翻使戍心迷。岂让秋气凉,却使战士迷。 赏析: 这是一首写边塞夜景的诗作。诗中写了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关山,而自己却远离故乡,在戍守边疆。诗人用“愁”字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战争频繁,士兵生活艰苦的现实
【注释】 1. 从军行: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 2. 游侠(hù):原指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门下以勇义著称的士人。泛指有武略智谋的人。 3. 七宝:七种宝物,这里指七把宝剑。 4. 三年:一作“三载”。 5. 造:制造,制作。 6. 沉海日:沉没入海中的战士。沉海指牺牲。 7. 走马逐边风:骑马驰骋在边地。 8. 明主:贤明的君主。 9. 谁论(nú)万里功?谁去议论那万里之外的功劳。
注释: 1. 迁客滞边州:贬谪的官吏被滞留在边疆。 2. 回经万里秋:经过漫长的旅途,已经度过了一年。 3. 感时频仗剑:感叹时光飞逝,频频拔剑自伤。 4. 望远欲登楼:望着远方的风景,心情难以平静。 5. 露下芙蓉湿:露珠打湿了荷花。 6. 风生桂子浮:风吹过桂花树,花瓣飘落在水中。 7. 淮王池馆近:淮王的宫殿和园林离这里很近。 8. 何日幸同游:什么时候能有幸与他一起游玩呢? 赏析:
【注释】: 阮籍:三国魏诗人,字嗣宗。他善于辞赋、诗歌和散文,以善谈玄理著称,又好饮酒,常在月下乘着马车,自由自在地遨游。贾生:汉代著名文学家,因被贬为长沙郡的太傅而作《吊屈原赋》,文辞悲愤,感情真挚。滂沱:大雨如注,形容眼泪流得很多。仙郎:神仙中人。倾珠露:像珠子一样晶莹透亮的露珠。【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借咏史抒怀,借物寄慨。 首二句写阮籍驾车放达、贾谊挥笔滂沱的豪情气概
``` 山城六月草青青,万里羁人正独行。 壮士不归头渐白,四方戈戟几时平。 - 诗句释义: 1. “山城六月草青青”描绘了一幅山城中六月的景象,青草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2. “万里羁人正独行”表达了诗人身在异地,远离家乡,独自行走的情景。 3. “壮士不归头渐白”暗示了壮志未酬身先老的无奈和辛酸。 4. “四方戈戟几时平”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平统一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频发的忧虑。 -
【注释】 百二:形容地势险要。秦关,指函谷关。方叔:周宣王时大臣,曾率军征伐猃狁(即北方的游牧民族),因功封于方城。壮猷:宏大的战略意图。元老:指重臣,此处以比喻诗人。赋:写诗。中兴:国家重新兴盛之时。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前半首写历史形势,后半首抒发感慨。 第一句说“秦关百二岸成池”,是说秦国统一天下以后,函谷关一带的地势险要,就像池塘一样平了,形势十分险峻。“百二”二字
注释: 三岁欢娱曾不足,一朝离别已伤多。 三岁时的快乐和欢笑都不值得留恋,一旦离别就让人悲伤不已。 海棠花畔听丝竹,无奈风光入眼何。 在海棠花旁欣赏丝竹乐器的演奏,却无法阻挡美丽的风景进入我的眼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名篇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离别的无奈。全诗情感深沉,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注释:在阁老的宅院中,花开得正盛,我们在会同河上的船里喝酒赏花。欢游的日子结束了,我们与烟霞一同隐退,但意气却随着山水长存。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诗的前两句写景,通过描绘花草树木和酒水香气的盛况来衬托友情的美好;后两句则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虽然已经告别,但友谊长存。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
诗名:《寄张有功十六首·其十二》 平生胆略好封侯,夜读阴符晓未休。 为问张华龙剑在,借余一斩月氐头。 注释与赏析: - 生平胆略:一生的抱负和勇气,渴望通过军事成就获得荣耀和地位。 - 阴符:《六韬兵法》的简称,是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 - 张华龙剑: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张骞从大夏(今中亚)带回的龙泉宝剑,象征英勇。 - 月氐头:古人认为月氐星可以带来好运和力量,斩下月氐头意味着具有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