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海关心慵跨马,尘寰失泪暗沾巾。
谁知终日昏昏者,不是云台打睡人。
【注释】:
- 湖海:泛指江湖、四海。
- 慵(yōng):懒。
- 尘寰:尘世。
- 昏昏:形容人神不集中。
- 云台:即玉阶,传说汉高祖刘邦曾梦见与神仙对话,遂命工匠雕刻成玉阶,以待召见神仙,事见《史记·高祖本纪》。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友人张子中的诗。首句写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次句写诗人对仕途得失的感慨;末句则表明诗人对那些终日昏昏然,不思进取的朝官们的不满。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得失的感慨。
湖海关心慵跨马,尘寰失泪暗沾巾。
谁知终日昏昏者,不是云台打睡人。
【注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友人张子中的诗。首句写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次句写诗人对仕途得失的感慨;末句则表明诗人对那些终日昏昏然,不思进取的朝官们的不满。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得失的感慨。
【注释】 清人:清正廉洁的人。居水曲:居于水边的弯曲之处,比喻僻静的地方。明德象分流:指道德如水流,清澈明净,流向四方,比喻道德光明、纯洁。多岐路:岔路很多,比喻人生道路复杂曲折。耿洁:耿直廉洁。殷忧:深沉的忧虑。凛秋:寒风萧瑟,形容秋冷凄清的气氛。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四句,前两联写“清人”之居,后两联抒“同吴膳部诸公会集草堂得周字”之志,意境开阔,情思高远。 首联:“清人居水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熟悉掌握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手法特点等,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具体解题。本诗是杜甫的《园亭》,全篇四句,每句七个字,押平声韵,音调和谐。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拟人,末联抒情。“所嗟”“所叹”都指“人生”。 (1) “集孙子长草堂得园字”:在孙子长草堂中,我得到了一个字“园”。孙子长草堂在河南登封县,是杜甫流寓时居住和读书的地方
【注释】 1. 侠客:指仗剑行侠仗义的游侠儿。 2. 从来:自始至终,从古至今。 3. 宝剑不曾离(liú):意即“剑随身在”或“剑不离开身”。 4. 报所知:报答知遇之恩。 5. 风流:指豪迈洒脱。 6. 斗酒:一斗酒,容量为四升左右,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 7. 折花枝:折断树枝。 8. 燕云:指代北方的边境地区。 9. 平生:一生;整个生涯。 【赏析】 李白《侠客行》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过谢四溟山房得香字 佳处景难忘,相逢再举觞。 鸟疑曾识面,花已惯闻香。 送目烟霞外,论心翰墨场。 但教欢赏洽,随地有沧浪。 注释: 1. 佳处:美好的地方或景色。 2. 难忘:难以忘怀。 3. 举觞:举起酒杯。 4. 鸟疑:似乎鸟儿也认识。 5. 已惯:已经习惯了。 6. 烟霞:指山水风景。 7. 论心:谈心、交流思想。 8. 沧浪:指广阔的湖面,这里比喻广阔的心胸。 赏析:
同冯比部集贤膳部草堂得心字 兰馆樽初集,金门漏欲沉。 清风七子赋,明月二难心。 注释:兰馆是古代文人雅士聚集之地,这里指聚会的场所。樽,酒杯。金门,宫殿的正门,此处借指皇宫。清风七子,可能是指与诗作有关的人或事。明月二难心,明月难以形容心中的情意。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宴会上即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宴会的场景和氛围;颔联写宴会的内容和心情;颈联写宴会的欢乐和感慨之情;尾联写宴会结束后的感受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自将棋作世,谁为世如棋。” - 解释与翻译: 我亲自将围棋作为世界,谁能比得上我下棋的技巧? - 注释: “将棋”是围棋的别称。这里的“世”指整个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围棋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 赏析: 此句反映了诗人对围棋技艺的极高评价和自我陶醉的情感。他认为自己通过围棋达到了与世界对话的高度,这种表达体现了诗人对于艺术形式的独到见解和情感投入。 2. “日月枰中转
秉烛过逢偶,乘闲引兴多。 注释:手持蜡烛走过遇见的偶然之人,趁着空闲时间兴起了更多的情感。 译文:手持蜡烛走过遇见的偶然之人,趁着空闲时间兴起了更多的情感。 笛中传岸柳,香外泛池荷。 注释:笛声中传来岸边垂柳的声音,香气之外泛着水面荷花的香气。 译文:笛声中传来岸边垂柳的声音,香气之外泛着水面荷花的香气。 道合簪偏聚,时清酒易酡。 注释: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时世清明酒容易使人醉。 译文
【注释】 月出东方天,月照关山地。明月照西关,月出东关地。 愁闻蟾兔满,愁见月亮圆。偏是月光明,偏使月亮亮。 玉露含光重,金风带影低。玉露重如油,金风低如丝。 讵令秋气爽,翻使戍心迷。岂让秋气凉,却使战士迷。 赏析: 这是一首写边塞夜景的诗作。诗中写了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关山,而自己却远离故乡,在戍守边疆。诗人用“愁”字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战争频繁,士兵生活艰苦的现实
【注释】 1. 从军行: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 2. 游侠(hù):原指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门下以勇义著称的士人。泛指有武略智谋的人。 3. 七宝:七种宝物,这里指七把宝剑。 4. 三年:一作“三载”。 5. 造:制造,制作。 6. 沉海日:沉没入海中的战士。沉海指牺牲。 7. 走马逐边风:骑马驰骋在边地。 8. 明主:贤明的君主。 9. 谁论(nú)万里功?谁去议论那万里之外的功劳。
注释: 1. 迁客滞边州:贬谪的官吏被滞留在边疆。 2. 回经万里秋:经过漫长的旅途,已经度过了一年。 3. 感时频仗剑:感叹时光飞逝,频频拔剑自伤。 4. 望远欲登楼:望着远方的风景,心情难以平静。 5. 露下芙蓉湿:露珠打湿了荷花。 6. 风生桂子浮:风吹过桂花树,花瓣飘落在水中。 7. 淮王池馆近:淮王的宫殿和园林离这里很近。 8. 何日幸同游:什么时候能有幸与他一起游玩呢? 赏析:
注释: 闲花:凋零的花朵。青禽:翠绿色的鸟,这里指鹿。生怜:同情或怜悯。乞取:请求。神仙餐玉诀:指修炼成仙时服用的玉食。他年:来年。骑尔:骑着你。共:共同。徘徊:悠闲自得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幅画题。诗人在画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通过赞美这幅画,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闲花尽与青禽去”,意为凋零的花朵已经全部被翠绿的鸟儿带走。这里的“闲花”指的是凋零的花朵
【释义】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学道”、“题诗”为线索,通过写道士的打扮和活动,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高洁的情怀。 【译文】 我学习道术就像模仿周孔一样,题诗也不愿意比孟高齐差。 在桃花林下装扮着云彩羽衣,在杏坞西边风飘起我的纶巾。 【赏析】 此诗首句“学道自将周孔拟”,表明作者学道,不拘泥于儒家、道家,而是兼取两家之长。第二句“题诗未许孟高齐”,意谓自己的诗歌,与孟郊、郭璞相比
送鲍元英太学北上二首 其一 生平鲍子最相知,无奈河梁送别时。临水慇勤说不尽,明朝斗酒共相持。 【译文】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值得我们珍惜的人和事。正如古人所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鲍元英就是我最知心的朋友,他的到来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然而,就在我要离开的那一刻,我们却不得不在河边告别。我看着他离去的身影,心中充满了不舍。我知道,我们的情谊已经深深地刻进了彼此的心里
这首诗是一首宫词。诗人以宫女的口吻,借咏昭阳殿中的宫女,暗喻皇帝身边的嫔妃。全诗以“何须久望銮舆幸”为题,抒发了对宫廷中那些被冷落的嫔妃们的同情和感慨。 未得蒙恩最苦辛:没有得到皇帝的宠爱是最痛苦的。蒙恩,受宠。 朱颜岁岁惜阳春:每年春天都要担心自己失去青春。朱颜,美丽的容颜。阳春,春天,这里比喻美好的年华。 何须久望銮舆幸:为什么还要长久地等待皇帝的车驾前来?銮舆,皇帝的车驾。
注释: 薄游惊见客乡人,一别河桥又隔春。 意思是说,刚刚在家乡见到客人,转眼又到了别离的时刻,春天又过去了。 那似阿翁扶上马,挥鞭已望属车尘。 就像老爷爷一样扶上马,挥鞭就希望看到自己的车子扬起尘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此题考核诗句的内容,要求结合上下文写出诗句的意思。解答时需要了解古诗文的思想内容,同时结合题目所给的注释进行理解。注意要仔细阅读诗句,体会其中的感情内涵,然后根据选项的要求作答即可。本首诗前两句写友人离别之情,后两句写诗人别后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伤感和无奈。 【答案】 ①送芦洲李君还燕京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