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子乐弦诵,从余陈蔡间。
自因萱北发,将及雁南还。
昔咏杯中月,今题马上山。
知音已轻别,抱曲不须弹。

注释:

  1. 李直夫还越:李直夫要回越地。
  2. 知子乐弦诵:知道儿子喜欢读书,乐于接受教育。
  3. 从余陈蔡间:跟随我到陈国和蔡国之间。
  4. 自因萱北发:自己因为思念母亲,从陈、蔡出发。
  5. 将及雁南还:将要到达家乡,回到南方。
  6. 昔咏杯中月,今题马上山:以前咏杯中月以寄托思乡之情,现在在马上写山景以表达思乡之情。
  7. 知音已轻别:知道彼此是知音的人已经离别了。
  8. 抱曲不须弹:抱着琴曲不须弹奏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借送别友人之机,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知子乐弦诵”,是对友人的赞美与祝愿。这里的“乐”是动词,表示喜欢、乐意。“弦诵”则指读书声,是古人对学者的一种称呼。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你热爱读书,乐于接受教育。这是一种对友人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友人的一种期许。
    “从余陈蔡间”一句,诗人提到了自己的经历。他来自陈国和蔡国之间,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一带。这里,“余”是自称,表示自己;“陈蔡间”则是指自己的家乡。诗人通过这样的背景介绍,进一步强调了自己与友人之间的亲近和友谊。
    “自因萱北发”一句,诗人提到了自己因思念母亲而离开家乡。这里的“萱”是指母亲,是一种草本植物,常用来象征母亲的爱。“北发”则表示从北方出发。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将及雁南还”一句,诗人描述了自己即将回到家乡的情景。雁南还则意味着秋天来临,大雁开始南归。这里,诗人用大雁南归来比喻自己即将回到家乡的心情,表达了一种对家乡的向往和期盼。
    最后两句,“昔咏杯中月,今题马上山”和“知音已轻别,抱曲不须弹”,则是诗人对两人友情的总结和展望。这两句诗中的“杯中月”和“马上山”都是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所吟咏的意象。前者代表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后者则代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情。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两人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最后一句“抱曲不须弹”,则是对两人今后友谊的展望和期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希望两人能够继续保持这份友情,共同度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祝愿,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情感,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和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