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浮云亦自怜,中原搔首望祁连。
长城北绕千秋塞,大夏西开万里天。
碣石宫前盐作海,玉门关外酒为泉。
秦皇汉武原英杰,莫道年年但戍边。
今古浮云亦自怜,中原搔首望祁连。
长城北绕千秋塞,大夏西开万里天。
碣石宫前盐作海,玉门关外酒为泉。
秦皇汉武原英杰,莫道年年但戍边。
赏析: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沈明臣的《搔首》中的第二句和第三句,通过描绘长城、大夏等历史遗迹,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变迁。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如秦皇、汉武的怀念之情,强调了戍边将士的辛劳与牺牲。
今古浮云亦自怜,中原搔首望祁连。
长城北绕千秋塞,大夏西开万里天。
碣石宫前盐作海,玉门关外酒为泉。
秦皇汉武原英杰,莫道年年但戍边。
今古浮云亦自怜,中原搔首望祁连。
长城北绕千秋塞,大夏西开万里天。
碣石宫前盐作海,玉门关外酒为泉。
秦皇汉武原英杰,莫道年年但戍边。
赏析: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沈明臣的《搔首》中的第二句和第三句,通过描绘长城、大夏等历史遗迹,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变迁。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如秦皇、汉武的怀念之情,强调了戍边将士的辛劳与牺牲。
诗名:泊下雉渎分乌字 ``` 泊下雉渎分乌字,野泊当娄水,苍茫接太湖。吴王曾射雉,越客但闻乌。此夜惟明月,千年空霸图。谁将一卮酒,相与酹江芜。 ``` 注释与赏析 1. 野泊当娄水 - 描述了诗人的船停靠在娄水旁,周围景象荒凉,水面平静。 - “苍茫”表达了水天相接时的辽阔和模糊感,“接太湖”则强调了地理上的连接。 2. 苍茫接太湖 - 通过“苍茫”和“接”
诗句释义 1 薄暮孤帆住:描述的是傍晚时分,孤舟停泊的情景。"薄暮"指的是天色将晚,"孤帆"则是指孤独的船只,"住"则表示停留。 2. 春波点雪轻:春天的波浪拍打着水面,就像雪花轻轻落在波纹上一样。这里的“春波”指的是春天的水面,"点雪"则是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轻"强调了雪花落下的轻柔。 3. 深溪风有竹:深谷中的溪流旁生长着竹子。"深溪"指的是很深的溪流,"风"描述了风吹动竹林的声音
【注释】 山行:在山林中行走。九月犹残暑,山行怯路长。 犹:还有;残暑,指残余的暑气;山行,指山中的行程。怯:害怕、畏惧。 日斜微送雨,云湿不生凉。 日斜,太阳西坠;微,轻微地;送,带来;雨,下雨;湿,潮湿;生凉,感到凉爽。 烟际林深黑,虹边天半黄。 烟际,指树林的上空;林深黑,指树林深处天色昏暗;虹边,指雨后彩虹的边缘;天半黄,指天空一半呈黄色。 客衣沾白苎,暮色岂高唐。 客衣,指穿着的衣服
夜归 故园风物好,似待野人归。 白屋闻乡语,青山识敝衣。 水深星影大,野旷月痕微。 昨日怜群雁,江天与共飞。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故园风物好” - 关键词: 故园、风物 - 解释: 诗人在夜晚归家时,感受到故乡的美好自然风光。这里的“风物”,指的是家乡的自然景色和环境。 - 赏析: 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回归时的愉悦心情。 第二句:“似待野人归” - 关键词:
【注释】 除夜:除夕。异乡人:在外地的人。 世事:世间的万事万物。复:再次,再度。 流年:指时间流逝。旧春,指去年春天。 皋鱼,即伍子胥。《左传》记载:吴国被越打败后,夫差要杀掉忠谏之臣伍子胥,伍子胥逃到山里,自刎而死。“岁岁”句,意思是说每年除夕之夜都如此,所以叫“岁岁”。满巾,泪水洒满了巾。 【赏析】 此诗为五言律诗,是作者旅居异地时所写,表达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孤独与哀愁
注释: 君向严陵去,云移画舫低。 驿程疏雨外,山县大江西。 讼简知花落,官闲听鸟蹄。 却忘身是吏,随意坐清溪。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谓,字文昌,唐朝人,他的作品以五言律诗为代表。这首诗描绘了张谓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豁达胸怀。 首联“君向严陵去,云移画舫低。”意思是说,你即将离开严陵前往睦下邑,天空中的云彩仿佛在移动着,使得船身也显得有些低垂
荒村 送客出荒村,萧条不可论。 水痕残半壁,秋色闭双门。 树死藤犹挂,桥危石仅存。 蠲租虽屡诏,白屋几家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乡村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和关注。首句“送客出荒村”便设定了整个诗歌的背景,营造出了一种孤独、寂寥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如“水痕残半壁”、“秋色闭双门”,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破败、冷清的村落之中。 诗中的“树死藤犹挂
偶晴 半月不出户,青苔没齿痕。 乍暄虫出树,斜照马嘶村。 刈穫空寒水,樵苏带夕烽。 故乡知此候,山色满江门。 注释: - 偶晴:偶然晴朗的日子。 - 半月不出户,青苔没齿痕:半个月没有出门,脚下的青苔已经长到了脚边。 - 乍暄虫出树,斜照马嘶村:突然之间,暖和的阳光下虫子从树上爬出来,夕阳下的村庄传来马鞭声。 - 刈穫空寒水,樵苏带夕烽:收割后的水面上空荡荡,樵夫背着干柴走回家的路上
【释义】: 入夜后仍感烦闷暑气,中宵时想念清凉的玉泉潭,稍辞花北,深就竹南。星聚天殊窄,江蒸水欲酣。凭谁问河朔,翻以醉为堪。 【译文】: 夜热 入夜后仍感烦闷暑气,中宵时想念清凉的玉泉潭,稍辞花北,深就竹南。星聚天殊窄,江蒸水欲酣。凭谁问河朔,翻以醉为堪。 注释: 夜热 (yè rè):夜晚热得难以入睡。夜热:形容夜间炎热难当。 入夜犹烦暑:到了夜里,还感到烦闷暑气。 中宵想玉潭
樊榭:指作者的居所。 夫人仙去远,樊榭尚知名:夫人(指诗人的妻子)已经仙逝,但樊榭(诗人的住所)仍被人称道。 月落迷妆镜,花深断宝缨:月亮落下,使得梳妆用的镜子显得暗淡,花木深处,折断了珍贵的装饰物(宝缨)。 山川今喜托,天地故难凭:山川自然喜欢寄托于人,但天地间的事物却无法凭借。 倘是吹箫处,应闻有凤鸣:如果这是吹箫的地方,那么一定会听到凤凰的叫声。 逐句释义及赏析: 1. 首句“夫人仙去远”
诗句:郡西流水石为塘,塘上青山是北邙。 译文:郡西有条小河流经,河边的石头砌成池塘,池塘上的青翠山峰是北邙山。 注释:郡指代某个地方的行政中心,郡西是指这个地方的西边,流水指的是一条河流,石为塘指的是用石头砌成的池塘,塘上指的是池塘上面,青山指的是远处的青色山峦,是北邙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己未上巳临顾四舍人曲水 我本兰亭旧主人,东吴曲水借青春。 临文亦自悲今昔,把酒何须问主宾。 风动花枝山袅袅,日蒸云气水粼粼。 石前箕踞披青发,一笑明朝迹已陈。 注释: 1. 己未:指的是具体的日期,己为天干第六位,未为地支第二位,因此是己未年。 2. 上巳:古代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人们会在这一天到郊外去踏青、游玩。 3. 曲水:指曲折的水道,古代的一种游乐方式
【注释】 澹月微茫:淡淡的月光。 包氏碧岑楼:在浙江温州,是北宋名臣包拯的祠堂。碧岑楼,即包氏祠堂。 啸:长啸,指大声的呼唤和歌唱。 天当尽处:天空的尽头。 潮欲来时:潮水将要涨起来的时候。 海徼:海上边界。 鱼盐墟市:集市上鱼盐交易的地方。墟市,指集市。 画角声:古代军中用象牙、金属等做的管乐器,声音悠扬悲壮,有如画一般,故称。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西元一〇八二年)
陪胡公上钓台 南阳冠盖化秋烟,桐水祠堂尚俨然。 九鼎不留秦伏腊,一丝分得汉山川。 客星太史侵晨奏,帝榻何人昨夜眠。 弭节清江时一眺,白云何意傍楼船。 译文: 陪胡公上钓台 南阳的官帽和旗帜都被秋天的烟雾所笼罩,桐水旁的祠堂依然屹立未倒。 九鼎(象征帝王权力)没有留在秦代的陵墓中,一缕缕的香烟却从汉时的山川中飘散。 太史(太史令)在清晨奏报天文星象,皇帝的龙床昨晚又有谁休息过?
【注释】 谒:拜访。肃悯公墓:杜甫在长安时,曾拜见肃宗(玄宗)的儿子李亨。肃宗即位后,追尊其为肃愍皇帝。此诗即写杜甫拜谒肃愍皇庙时的情景。 空山:指荒凉偏僻的山野。下马谒荒坟:杜甫到肃愍皇庙拜谒,在山野间下车步行。寝庙:指肃愍皇庙。丰碑:指墓碑,也泛指高耸的石碑。礼数:礼仪规矩。不移钟鼎日: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叛乱,肃愍皇庙中的神像和器物被洗劫一空。不移钟鼎日,暗指此事
注释: 1. 三神山远不能寻,惟有洛伽名古今。 - 三神山: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位于蓬莱、方丈和瀛洲。 - 远不能寻:无法探寻。 - 惟有洛伽名古今:只有洛伽山的名字历经古今,被传颂至今。 2. 万里扶桑开四照,九天灵鹫削孤岑。 - 万里扶桑:神话中的东方大岛,象征着太阳。 - 开四照:阳光照耀四方。 - 九天灵鹫:天空中飞翔的神兽,象征着佛教。 - 削孤岑:削去孤独的山峰。 3. 一枝鹦鹉多饶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