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秋思枕前滋,梦落青溪白石祠。
去路似从桃叶渡,和歌多是《竹枝词》。
藓碑字蚀无人读,废井铭存有客知。
幽事最多难记得,绿波深处美人期。
【注释】
秋夕:中秋之夜。梦得句:梦中得到一句诗。醒而足之:醒来后觉得很满意。无端:没有理由,无缘无故。滋:滋长,滋生。青溪白石祠:青溪县的白石山祠。去路:渡口或道路。桃叶渡:地名,位于今江苏南京市秦淮区西,是古代长江渡口之一,也是古时江南地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歌多是《竹枝词》:许多歌谣都是《竹枝词》。藓碑字蚀无人读:苔藓覆盖的碑上的文字被侵蚀得没有人能够读得懂。废井铭存有客知:废弃的井上仍然留有刻文,让过客能够知道。幽事最多难记得:幽静的事太多,很难全部记下来。绿波深处美人期:在清澈的绿波中期待美人的出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诗写中秋之夜梦见了一位佳人,并写下了诗句,醒来以后觉得非常满意。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清远,情感真挚,富有艺术感染力。诗的前四句写梦境,后四句写醒来后的感想。
首句“无端秋思枕前滋”,起笔突兀,直截入题。诗人在中秋月夜,独倚危栏,触景伤情,不禁勾起了对远方情人的怀念,思念之情,如潮涌浪滔,难以抑制。于是,诗人便在梦中得到了一句佳句:“去路似从桃叶渡”。这句佳句,既寄托了诗人对佳人的怀念之情,又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坎坷、前途未卜的感叹。
次句“和歌多是《竹枝词》”,则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美妙的境界:诗人在梦中与情人相聚在江边,两人手挽手,共唱着动听的《竹枝词》,情意绵绵。此二句,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而且把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句“藓碑字蚀无人读”,则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到了一处古迹上:一座被苔藓侵蚀得无法辨认文字的古碑,它静静地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凄婉的故事。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典故,以苔藓侵蚀碑文的方式,暗指了自己与情人分别的痛苦,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段爱情的回忆和怀念。
末句“废井铭存有客知”,则进一步把读者引入了一个深邃的境界:一座废弃的井上仍然留有刻文,让过客能够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这里的“废井铭存”和“有客知”两个词语,都暗示了作者对这段爱情的眷恋和回忆。
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清远,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人善于通过梦境和现实之间的反差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诗歌具有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诗人也善于运用生动的景物来烘托自己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具有诗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