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五陵儿,骁雄主将知。
弓弯明月抱,马过浮云驰。
观者咸称善,敌人何敢窥。
时平罢征戍,应不困边陲。
【注释】
袁生:指袁崇焕,字元素,明末抗清名将;马射:射马,即骑射术。
五陵儿:指京城附近的人,因为五陵附近是皇族的墓地,所以称为“五陵儿”。
骁雄主将知:指勇猛的将领袁崇焕知道。骁雄,勇猛。主将,指挥将领的统称。
弓弯明月抱:指弓箭像弯月一样弯曲,形容箭势强劲。
马过浮云驰:指马奔跑如飞,像云朵一样飘动。
观者咸称善:指观看的人都称赞好。观者,指旁观者。
敌人何敢窥:指敌人不敢窥视。
时平罢征戍:指天下太平,不再需要征战和驻守。
应不困边陲:意思是说不会使边境受到侵扰。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在这首诗里借对袁崇焕的赞颂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局势。
首句“生本五陵儿”,指的是袁崇焕出身于京城附近的五陵地区,这个地区的人们通常都是贵族和官僚,因此这里说的“五陵儿”也是指那些有权势的人。接着第二句“骁雄主将知”,说的是袁崇焕是一位勇猛的将领,而且他的领导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里的“骁雄”一词,既是形容他勇猛无比,也是对他英勇无畏的形象的描绘。第三句“弓弯明月抱”,形象地描绘了袁崇焕使用弓箭的技巧,如同月亮一样弯弯的弧度,充满了力量和美感。第四句“马过浮云驰”,则描绘出了袁崇焕骑马疾驰的场景,仿佛马儿可以穿越云端,给人一种速度之快、气势之猛的感觉。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观看者们的反应进行了描述,他们纷纷称赞袁崇焕的好武艺,而敌人却不敢轻易接近。这里的“观者咸称善”是对观众们的反应的直接描写,而“敌人何敢窥”则是对他们态度的进一步强调,表明袁崇焕的武艺已经达到了足以震慑敌人的程度。最后一句“时平罢征戍”,则是对当时和平局面的赞扬,同时也暗示了国家的强大和稳定,使得不再需要频繁的军事征戍。结尾一句“应不困边陲”则是对未来的展望,表示在这样的和平时期,国家应该能够远离战争的威胁,保持边疆的安宁。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语言,展现了袁崇焕的威武形象和他对国家的贡献,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稳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