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君公府内,而乃搆幽居。
暇日频招侣,无时不著书。
悲歌行自激,直道向人疏。
放逐空嗟久,谁闻荐子虚。

【译文】

怜惜你公府内,却能构筑幽居处,闲暇时招集同伴,时时刻刻都着书。悲歌行自激,直道向人疏。被放逐空嗟久,谁闻荐子虚。

【注释】

百泉先生:指李白,李白天宝年间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而被免官。后隐居在今四川江油县白鹤乡白水村的太白山。

公府内:指朝廷。

而乃:表转折语气。

构:构筑。

暇日:闲暇的日子(指非办公时间)。

频:多次。

着书:写文章、读书、写字等。

悲歌:指《悲歌行》。

激:激励。

直道:正直的道路。

放逐:被贬官,流放到边远地方。

嗟:叹息。

子虚:指《子虚赋》,是汉代司马相如所作的一篇辞赋。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为百泉先生写的一首诗。百泉先生即指李白,李白当时因为直言进谏得罪了当朝宰相,被贬到湖北一带去了,李白在诗中对百泉先生表示了深深的怀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愤懑之情。

首句“怜君公府内”是说百泉先生在朝廷里受到赏识,但是他却选择了退隐山林,过着清苦的生活。次句“而乃构幽居”是说百泉先生虽然选择隐居生活,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第三句“暇日频招侣”,是说百泉先生在闲暇的时候会召集他的门徒和朋友们在一起交流学问、讨论问题。第四句“无时不著书”,则是说无论是在什么时候,百泉先生都在勤奋地写作文章。第五句“悲歌行自激”,是说百泉先生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愤之情。第六句“直道向人疏”则是说百泉先生坚守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原则,不愿意与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同流合污。第七句“放逐空嗟久”,是说百泉先生已经被贬官很久了,他对此感到无比的惋惜。最后一句“谁闻荐子虚”,则是说百泉先生一直希望能够得到推荐,能够重新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却没有人能够听到他的呼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