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晴出今日,待雨耕后时。
农事岂不苦,褊心良所宜。
尘衿逢水浣,露坐任风吹。
散发烟墟里,行歌谁复知。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在农事活动中的心境和感受。下面是逐句释义:
耽晴出今日,待雨耕后时。
“耽晴”指的是喜欢晴朗的日子,“待雨”则是指等待下雨的时间。这里的“耽晴”和“待雨”都反映了诗人对农事活动的热爱和期待。
“耕后时”意味着在农事活动之后的时光。
农事岂不苦,褊心良所宜。
“农事岂不苦”表示农事工作确实很辛苦,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汗水。
“褊心良所宜”则表明虽然辛苦,但这种性格(心胸狭窄)却适合从事农事这样的活动。这里的“褊心”可能是指农民的性格特点,如勤劳、朴实等。
尘衿逢水浣,露坐任风吹。
“尘衿”指的是衣服上的尘埃,“逢水浣”意味着用水洗去衣服上的尘埃。这里的“逢水”和“浣”都反映了农事活动中的清洁和卫生习惯。
“露坐”是指在清晨或傍晚时,坐在露水覆盖的地方休息。这里的“露坐”描述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田园生活。
散发烟墟里,行歌谁复知。
“散发”指的是披散头发,“烟墟里”形容乡村的景色如烟雾缭绕。这里的“散发”和“烟墟”都描绘了诗人身处乡村的场景。
“行歌谁复知”则表达了诗人在乡村中吟唱诗歌无人理解的孤独和无奈。这里的“行歌”指的是唱歌,“谁复知”则询问有谁会知道诗人的心声和创作。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农事活动中的情景,展现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诗人以自己对农事的热爱和投入为主题,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尊重和赞美。诗中通过对农事活动的描写,如“待雨耕后时”、“散发烟墟里”,体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人也通过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无奈,如“行歌谁复知”,展示了农民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