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采樵,道逢猛虎。
虎衔樵去,置之林下。
樵告虎言,君何不仁。
君得一饱,我则殒身。
昔非有怨,今何见嗔。
虎答樵言,何哉所云。
子非我怨,我非子嗔。
皇天赋性,有此不仁。
樵告虎言,君言虽辩,匪我攸闻。
吾闻天地,大德曰生。
驺虞不杀,独匪尔伦。
虎答樵言,当死小犊,亦何多陈。
三日乏食,窜伏荆榛。
辛苦见遭,奈何舍君。
樵得虎言,仰天大叫,哀声彻云。
虫蚁恶死,况乎我人。
愿收厉气,敷和布春。
尽令猛兽,化为龙麟。

【译文】

上山采樵,路上遇到老虎。

老虎把木柴叼走了,放到树丛下。

樵夫对老虎说,你为什么不仁?

你吃饱了,我却要丧命。

我们之间没有怨恨,你为何发怒?

老虎回答说,你说的是什么?

你没有惹我生气,我没有招惹你发怒。

这是天生的性情,就是不仁。

樵夫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我听不到。

我知道天地之大德为生。

驺虞不杀小动物,唯独不是你的过错。

老虎回答说,该死小羊羔,又有什么值得说的?

三天没吃饭了,躲在荆棘丛中。

辛苦遭遇,怎么能离开你呢?

樵夫听到老虎的话,仰天大声喊叫,声音直冲云霄。

虫蚁尚且厌恶死亡,何况人呢?

希望收容你的怒气,让春天的气息遍布大地,

让所有的猛兽都化成龙和麒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全诗以樵夫与虎的对话形式展开,通过对双方的对比,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不仁”行为的批判和谴责。同时,诗歌还蕴含着对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美好向往和对人类社会道德伦理的思考。

从结构上看,这首诗采用了对话的形式,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通过樵夫与老虎的对话,诗人巧妙地展示了双方在面对问题时的不同态度和反应。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和突出。

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用词准确生动。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具体和真实。如“何哉所云”、“当死小犊”、“哀声彻云”等词语,都形象地描绘出了场景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

诗歌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内涵。通过樵夫与老虎的对话,诗人揭示了“不仁”行为的荒谬性和不合理性。同时,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和对人类社会的思考,诗人呼吁人们应该尊重生命、关爱他人,追求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理念。

这首《猛虎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示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