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鹿在中野,获草求其群。
嗟哉昔所欢,一散如飙尘。
虞卿弃相印,担簦徇情亲。
悔吝不自惜,义声流千春。
此道息已久,遗响谁为申。
子其怀玙璠,慰我多苦辛。
【注释】
鸣鹿:指鹿。在中野:指在野外。获:同“获取”。其:代指群鹿。嗟哉:叹息之声。虞卿:即张仪,战国时楚国人,曾为楚相。相印:宰相的玉印。担簦:背着行李。徇情亲:为亲人求情。悔吝:悔恨惭愧。义声:正义的声誉。此道:这里所说的道理。息:消失。遗响:遗留下来的余音。子:您。玙璠:美玉,比喻贤才。怀:思念。慰:安慰。
【赏析】
《别张子鱼三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是其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描写虞卿弃官为民、张仪为亲请命的故事,来讽刺当时一些趋炎附势之徒的行为,抒发了作者对这种卑劣行径的厌恶之情和对那些忠臣良士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张仪为情亲而弃相印,后四句写自己怀念贤才,希望他们能得到重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平实,却饱含深意。
译文:
鸣鹿在野外游荡,寻找同伴一起觅食。
感叹从前的所爱的,如今已经消散如风尘。
虞卿舍弃了丞相之位,背负着行囊到民间寻求情亲。
后悔当初不懂得珍惜,现在只能流传正义的名声千年。
这种道义早已消失,谁还能够继承并传播?
你应当思念那贤良的人,以慰藉我的困苦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