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放舟苕霅间,青鞋竹杖登弁山。
山春日霁晓光薄,巫女绿湿双螺鬟。
深林无处觅僧寺,衣上纷纷带空翠。
却寻樵路到樵家,仿佛潇湘问山市。
十年高卧吴山秋,每看烟霏散复收。
东南佳趣满胸臆,人生何必穷仙游。
自从候曙朝金殿,天上神仙几亲见。
龙楼凤阁彩云中,紫盖黄旗蔚葱茜。
山人忽寄林霏图,轩居冷荫青扶疏。
层阴浓黛数千顷,清润逼帘秋气虚。
翻然便欲动幽兴,独抱瑶琴访萝径。
同是烟霞社里人,相逢不必通名姓。
时清未敢归林峦,吴弁群山空画翰。
满目晴光春欲染,缄诗先和松风寒。
诗句释义
- 忆昔放舟苕霅间:回忆起从前在杭州(古称苕川、霅溪)放船的日子。苕霅是浙江一带的两条主要河流,此处泛指浙江一带。
- 青鞋竹杖登弁山:穿着青色鞋子,手持竹杖,攀登弁山(又称弁峰)。弁山为吴兴境内一座名山,位于浙江省湖州市。
- 山春日霁晓光薄:春天的早晨天晴,阳光透过薄雾照射在山上。
- 巫女绿湿双螺鬟:一位巫女,她的绿色发髻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 深林无处觅僧寺:在密林深处找不到任何寺院。
- 衣上纷纷带空翠:衣服上落满了绿色的树叶和藤蔓。
- 却寻樵路到樵家:寻找去往山里砍柴人家的路。
- 仿佛潇湘问山市:似乎回到了古代的潇湘地区,询问山里的集市情况。
- 十年高卧吴山秋:过去十年来一直隐居在吴地(今浙江吴兴),秋天时常常独自欣赏美景。
- 东南佳趣满胸臆:心中充满了对东南地区的美景和乐趣的向往。
- 人生何必穷仙游:人的生活何必一定要追求神仙般的境界?
- 自从候曙朝金殿:从清晨开始等待天亮,准备朝拜金殿。金殿是古代帝王的祭坛。
- 天上神仙几亲见:希望有机会能见到天上的神仙。
- 龙楼凤阁彩云中:想象中的仙境中,龙楼凤阁建于五彩祥云之上。
- 紫盖黄旗蔚葱茜:想象中的仙境中有紫色的顶盖,黄色的旗帜,色彩鲜艳。
- 山人忽寄林霏图:忽然收到山林中的一幅图画,可能是描述山水之美的画作。
- 轩居冷荫青扶疏:住在有凉意的树林中,四周树木茂盛。
- 层阴浓黛数千顷:层层树阴像浓重的黛色覆盖了数里土地。
- 清润逼帘秋气虚:清新湿润的空气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秋天的凉爽之中。
- 翻然便欲动幽兴:内心突然涌起一股游览的冲动。
- 独抱瑶琴访萝径:独自一人抱着瑶琴,去寻找那片被萝叶覆盖的小径。
- 同是烟霞社里人:与那些同样爱好自然的人相遇。
- 相逢不必通名姓:不必说出自己的姓名,因为彼此都是自然和隐逸之人。
- 时清未敢归林峦:当天气晴朗且没有战乱的时候,不敢轻易离开山林。
- 吴弁群山空画翰:吴地的山峰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
- 满目晴光春欲染:眼前的景色如春日般明媚,仿佛要被春色所染色。
- 缄诗先和松风寒:先写下诗篇,让松风带来清新的气息。
译文
我回想起以前在苕霅之间的小船上放歌的日子,如今我身着青色布鞋,手握竹杖,登上弁山。山中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初升的太阳透过薄薄的雾霭照耀着山峰。我看到了一位穿着绿色衣裳的巫女,她的头发随着微风轻轻飘动。
在密林深处找不到任何寺院,但我的衣服上沾满了绿色的树叶和藤蔓。我找到了一条通往山里砍柴人家的路,仿佛穿越到了潇湘地区,询问那里的市集情况。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一直在这里隐居,秋天时常常独自欣赏美景。
我对东南地区的美景充满向往,但我知道人生不必一定要追求神仙般的境界。自从我早上等待天亮,准备朝拜金殿后,我就一直在期待着有一天能见到天上的神仙。我想象中的仙境中,龙楼凤阁建于五彩祥云之上。想象中的仙境中有紫色的顶盖,黄色的旗帜,色彩鲜艳。
突然之间,我收到了山林中的一幅图画,可能是描述山水之美的画作。我住在有凉意的树林中,四周树木茂盛。层层树阴像浓重的黛色覆盖了数里土地。清新湿润的空气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秋天的凉爽之中。
内心突然涌起一股游览的冲动,我独自一人抱着瑶琴,去寻找那片被萝叶覆盖的小径。我和那些同样爱好自然的人相遇。当我们相遇时,并不需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因为我们都是自然和隐逸之人。
当天气晴朗且没有战乱的时候,我们不敢轻易离开我们的山林。吴地的山峰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放眼望去,满眼的晴光仿佛春光已经要染红了大地,而我的诗篇就写在这美丽的景致之中,希望让松风吹拂进来,带来一丝清新的气息。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在江南一带隐居期间的自然风光和内心感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谐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