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膏香腻盘云绿,愁锁春山黛痕蹙。
天寒日暮悄无言,翠袖盈盈倚修竹。
修竹无心亦有情,竹花结实珠繁萦。
秦楼人去彩鸾杳,湘江种得相思成。
相思有种何时歇,竹上年年怨离别。
千古魂消怨不消,泪红染成鸳鸯血。
【注释】
兰膏香腻盘云绿,愁锁春山黛痕蹙。
天寒日暮悄无言,翠袖盈盈倚修竹。
修竹无心亦有情,竹花结实珠繁萦。
秦楼人去彩鸾杳,湘江种得相思成。
相思有种何时歇,竹上年年怨离别。
千古魂消怨不消,泪红染成鸳鸯血。
【译文】
兰花的香气浓郁而湿润,像云一样浓绿,忧愁地锁住春天山中的黛色。
天寒日暮寂静无声,女子穿着翠绿色的长裙,倚靠在修长的竹子上。
竹子无心却也有感情,开花结实就像珍珠一样繁盛。
曾经在秦楼的人已经离去,留下美丽的彩鸾消失在茫茫的烟水之中。
湘江里种下相思树,相思的情感永远不会消失。
相思的情感何时才能停止,竹子上年复一年地怨恨分离。
千年之后,魂魄消散,但心中的怨恨仍然没有消解。
眼泪红得像鸳鸯的血。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了一位美人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的诗。全诗以美人的孤独、相思和怨恨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了美人对远方情人的深深眷恋和无尽哀思。
第一句”兰膏香腻盘云绿,愁锁春山黛痕蹙”,通过兰花的香气和绿色来营造一种宁静而又忧郁的氛围。兰花的香气弥漫在空中,就像一层厚厚的云雾,使整个空间都显得幽静而神秘。同时,这香气也深深地锁住了春天山中的黛色,使其看起来更加深沉、凝重。这里的“愁”字,不仅指美人内心的忧郁,也暗示了环境的影响。
第二句”天寒日暮悄无言,翠袖盈盈倚修竹”,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美人静静地站在修长的竹子旁边,她的翠袖轻轻地摇曳着,仿佛在诉说着她的心事。这里的“翠袖”一词,既形容了美人的服饰,也暗示了她的美丽和柔美。而“倚修竹”则表明她与竹子之间有一种深厚的情感联系。
第三句”修竹无心亦有情,竹花结实珠繁萦”,是对竹子的进一步描绘。尽管竹子本身没有情感,但它开花结实的样子却像是有生命一般。这里使用了“无心”二字来形容竹子,但实际上竹子的生长过程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生机。而“珠繁萦”则形象地描绘了竹子花朵的繁多和美丽。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对美人心中情感的深入描绘。第四句”秦楼人去彩鸾杳,湘江种得相思成”,描绘了美人曾经与心爱的人在一起的地方——秦楼。然而,随着爱人的离去,这个地方变得空荡荡的。而湘江中种植的相思树,正是美人心中思念的象征。这里的“相思成”三字,既是对美人情感的直接描述,也是对相思树生长结果的隐喻。
第五句”相思有种何时歇,竹上年年怨离别”,进一步强调了美人对相思的无尽追求。虽然她已经种下了相思树,但相思的情感似乎永无止境。而每年看到竹子,都会勾起她对离别的痛苦回忆。这里的“怨离别”三个字,既体现了美人内心的痛苦,也揭示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渴望。
最后两句”千古魂消怨不消,泪红染成鸳鸯血”,则是对整首诗的情感高潮的总结。尽管岁月流转,世事变迁,但美人的怨恨之情却始终无法消除。她的泪水如同红色的鸳鸯血一般,深深地染红了竹子。这里的“魂消”二字,既形容了美人内心的悲痛,也暗示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不舍。而“泪红染成鸳鸯血”则形象地描述了美人泪水的颜色和形状,也进一步加深了整首诗的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