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见东篱立晓霜,一枝岩傍拂溪光。
等闲得制伶伦管,吹落梅花几夕阳。
《题画竹》
曾见东篱立晓霜,一枝岩傍拂溪光。等闲得制伶伦管,吹落梅花几夕阳。 注释翻译赏析
诗词原文:
曾见东篱立晓霜,一枝岩傍拂溪光。等闲得制伶伦管,吹落梅花几夕阳。
注释与译文:
- 曾见东篱立晓霜,一枝岩傍拂溪光。:在东边的篱笆旁站立着早晨的霜,一枝竹子靠在岩石旁边,被溪水拂过。
- 等闲得制伶伦管,吹落梅花几夕阳。:轻松获得制作乐器的技艺,随着音乐的吹奏,梅花被吹落了,黄昏时分。
赏析:
这首诗是郑燮(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所作,描绘了竹子在清晨霜露和阳光下的自然景象,以及它如何随风起舞,被音乐所感动。首句“曾见东篱立晓霜”以诗意盎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晨景,而第二句“一枝岩傍拂溪光”则具体展现了竹子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整首诗通过对竹子及其生长环境的细致描述,传达了一种宁静、超然的人生态度。诗人通过简洁的文字,将自然之美融入艺术之中,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郑燮还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认可。竹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够茁壮成长,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不屈。诗中的“等闲得制伶伦管”,“吹落梅花几夕阳”不仅形容了竹子的形态美,也暗喻了人生的不易以及在逆境中保持优雅的能力,体现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