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祇恐朝将化,多露宁愁夜欲沾。
一春将尽封姨恶,草头红日浑如错。
已当二月三月馀,渐见桃花李花落。
落花无数随泥淖,时过难于草相较。
蝶翅初依帘幕间,蛙声偏向池塘闹。
长夏犹然好时节,一到凉天有分别。
才经秋雨便离披,更入秋风易销折。
秋雨秋风打复吹,秋风萧索一庭悲。
江州司马衫都湿,金谷姬人发乍披。
轻云蔽天寒意动,遂有微霜忍相送。
泥深张径昼无人,水落谢池宵不梦。
道傍篱下总葳蕤,欲直还欹力不支。
恍类名花初睡后,祇疑弱柳乍眠时。
如绵似雪苔相衬,半死全枯有谁认。
飒飒无缘入纤手,萧萧只合随衰鬓。
背霜几种人留得,憔悴无过迟顷刻。
腐时不若化流萤,死后可怜同促织。
纷纷傍岸复临流,客到寒郊不肯留。
拾翠已忘前度乐,踏青谁记昔时游。

长安秋草篇(小引)

王留笔下春光与秋意交织诗篇

  1. 行云朝将化之忧虑
  • 担忧行云终将消散,化作尘土
  • 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
  1. 多露夜欲沾之愁绪
  • 露水滴滴,夜晚难耐孤寂与凄凉
  • 暗示季节交替带来的哀愁
  1. 春将尽封姨恶之描写
  • 描述春天将尽时万物凋零景象
  • 用“封姨”指代春去夏初时节
  1. 草头红日浑如错之比喻
  • 用草头之红日比喻短暂美好
  • 表达时光易逝、美不常存之感
  1. 二月三月馀之时间流转
  • 回顾过去岁月,感叹流年逝去
  • 体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1. 渐见桃花李花落之景致
  • 观察自然变化,感受季节更替
  • 描绘暮春景象,透露出一丝萧索之情
  1. 落花无数随泥淖之景象
  • 落花满地,如同泥泞之中
  • 表现落花之多,暗喻人生无常
  1. 时过难于草相较之困境
  • 形容时光匆匆,难以追回过往
  • 体现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
  1. 蝶翅初依帘幕间之细节描写
  • 捕捉蝴蝶轻拂帘幕间的瞬间
  • 展现昆虫活动带来生机与活力
  1. 蛙声偏向池塘闹之自然声响
  • 青蛙鸣叫,声音在池塘中响起
  • 反映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1. 长夏犹然好时节之感慨
  • 尽管是长夏时期,依然美好如昔
  • 表达对夏日留恋与珍惜
  1. 一到凉天有分别之哀怨
  • 随着天气转凉,告别之意愈发浓厚
  • 暗示季节变迁带来的离别与思念
  1. 才经秋雨便离披之无奈
  • 经历秋雨后,衣裳破碎不堪
  • 表达秋天特有的萧瑟与凄清
  1. 更入秋风易销折之凄凉
  • 秋风袭来,衣物随风飘扬易损
  • 揭示季节变换带来的生活变迁
  1. 秋雨秋风打复吹之悲凉景象
  • 秋雨与秋风相伴,带来阵阵寒意
  • 渲染秋季独有的凄凉氛围
  1. 秋风萧索一庭悲之心境
  • 秋风扫过,庭院中一片萧条
  • 表现孤独无助的心理状态
  1. 江州司马衫都湿之情景描写
  • 描述江州司马身着湿衣的情景
  • 暗示仕途不顺与生活的艰辛
  1. 金谷姬人发乍披之形象描绘
  • 想象金谷园中佳人的发型变化
  • 体现宫廷生活的奢华与华丽外表下的真实面貌
  1. 轻云蔽天寒意动之自然现象描述
  • 轻云遮蔽天空,带来寒冷气息
  • 营造静谧而冷清的氛围
  1. 遂有微霜忍相送之凄凉画面
  • 微霜悄然降临,为大地带来清凉
  • 表达季节更迭带来的淡淡哀愁
  1. 泥深张径昼无人之寂静场景
  • 泥泞深处的道路,阳光照耀下无人行走
  • 反映孤独与荒凉之感
  1. 水落谢池宵不梦之意境描绘
  • 水面消失,夜晚不再有梦
  • 表现夜晚的寂寥与空虚
  1. 道傍篱下总葳蕤之植物生长状态
  • 描述篱笆旁植物茂盛的景象
  • 彰显生命力的顽强与旺盛
  1. 欲直还欹力不支之身体感受
  • 身体倾斜,力量无法支撑
  • 表达身体疲惫与无力感
  1. 恍类名花初睡后之梦境联想
  • 如同刚刚苏醒的美丽花朵
  • 体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1. 祇疑弱柳乍眠时之轻柔印象
  • 弱柳轻轻摇曳,宛若刚睡醒一般
  • 传达柔美与宁静的美感
  1. 如绵似雪苔相衬之细腻描写
  • 苔藓如雪般细腻,与青苔形成对比
  • 展示细腻的自然之美
  1. 半死全枯有谁认之生命观照
  • 枯萎之物无人关注,无人问津
  • 强调生命的短暂与无足轻重
  1. 飒飒无缘入纤手之无声消逝
  • 风吹过无人能触及的地方
  • 形容事物悄然离去的无力感
  1. 萧萧只合随衰鬓之自然老去
  • 头发渐白,岁月催人老去
  • 表达时间的无情与不可逆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