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上昔同看,又见黄花感岁阑。
西子韶华常带醉,东篱晚节颇禁寒。
坡翁莫恨居无竹,楚客空嘲澧有兰。
秋月春风兴无限,为君终日倚阑干。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主要描写了作者在金氏亭上赏菊的情景。

第一句“金氏亭上赏菊昔曾于此看牡丹”,描述了作者曾经在金氏亭上赏过菊花,而这里又出现了美丽的牡丹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牡丹花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第二句“牡丹亭上昔同看,又见黄花感岁阑”,继续描述作者与友人一同欣赏牡丹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句话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岁月变迁的认识。

第三句“西子韶华常带醉,东篱晚节颇禁寒”,以美女西子为比,赞美牡丹花的美艳;以老翁东篱自喻,表达自己虽已迟暮但仍保持清雅高洁的态度。这句话既赞美了牡丹花的美丽,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志向。

第四句“坡翁莫恨居无竹,楚客空嘲澧有兰”,用杜甫的《蜀相》和屈原的《离骚》中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杜甫的《蜀相》中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句子,而屈原的《离骚》中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句子。这些诗句都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第五句“秋月春风兴无限,为君终日倚阑干”,最后一句是全诗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句话中包含了对季节的描绘,如“秋月”、“春风”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无尽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金氏亭上的牡丹花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景象,表达了对岁月变迁的认识和感慨。此外,诗人还通过引用古代诗词中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