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甫强半,霜降才应律。
顽阴十日间,陡觉寒惨慄。
填然忽惊雷,百虫破新蛰。
雷声甫尔收,雪势陡然急。
霏微晓方晴,淅沥暮仍密。
吾闻阴阳交,寒暑不相入。
如何冬夏令,并在秋之日。
得非人事乖,无乃化工忒。
巫咸去已远,那辨凶与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秋日赴江陵途中感怀》。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并附上赏析:
第一、二句:
诗句: 季秋甫强半,霜降才应律。
译文: 秋天将近一半,霜降刚刚到来。
- “季秋”指的是秋季的中期,接近深秋;“甫强半”表明时间已过了一半。
- “霜降”是指秋季的第二候,标志着天气开始转凉,霜花开始出现。
- “才应律”表示节气与自然节律相符。
第三、四句:
诗句: 顽阴十日间,陡觉寒惨慄。
译文: 十天的阴雨天气,突然感到一阵寒冷。
- “顽阴”可能是指持续的阴雨天气。
- “十日间”意味着这段时间很长,几乎覆盖了整个季节。
- “陡觉寒惨慄”形容突如其来的冷意使人感到害怕和寒冷。
第五、六句:
诗句: 填然忽惊雷,百虫破新蛰。
译文: 突然间,天空中响起一声炸雷,所有的小动物都挣脱冬眠。
- “填然”形容声音突然而响亮。
- “惊雷”即炸雷,通常在雷雨天气中出现,象征着天气的变化。
- “百虫破新蛰”意味着许多小动物都从冬眠中出来活动,春天的气息开始显现。
第七、八句:
诗句: 雷声甫尔收,雪势陡然急。
译文: 雷声刚刚停歇,雪势却突然变得猛烈起来。
- “雷声甫尔收”指雷声消失,可能是因为下雨或者风力减弱。
- “雪势陡然急”说明虽然雷声停息,但雪势却突然变本加厉,可能因为气温上升或降雪量增加。
第九、十句:
诗句: 霏微晓方晴,淅沥暮仍密。
译文: 清晨时分,细雨蒙蒙,到了晚上仍然下个不停。
- “霏微”形容细小的雨滴飘洒的样子。
- “晓方晴”表示早晨天刚放晴,雨还没有完全停止。
- “淅沥暮仍密”则描述了夜晚时雨声仍旧密集,给人一种连绵不断的感觉。
第十一、十二句:
诗句: 吾闻阴阳交,寒暑不相入。
译文: 我听说天地之间的阴阳交替,冷暖变化并不一致。
- “阴阳交”可能是指自然界阴阳两气的交流与相互作用。
- “寒暑不相入”意味着冷暖变化不同步,不能相互替代。
第十三、十四句:
诗句: 如何冬夏令,并在秋之日。
译文: 这冬天的夏天命令,都在秋天的时候发生。
- “冬夏令”可能是指冬季和夏季的命令或规定。
- 这里表达了时间的交错与季节的更迭,以及自然界的无常。
第十五、十六句:
诗句: 得非人事乖,无乃化工忒。
译文: 难道不是人事不协调,或许是大自然太过于苛刻?
- “得非人事乖”暗示可能是由于人为的原因导致了这一景象的出现。
- “无乃化工忒”则是一种反问,表达了对大自然是否过于严苛的疑问。
- 这里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现象背后原因的思考和感慨。
结语:
我们可以看到刘长卿如何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出自然界中的变化与和谐。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记录,更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和感慨。这种深刻的人文关怀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