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之水,去悠悠,君家正住淮水头。
宅边不种凡草木,修竹森森如立玉。
年深春雨长儿孙,遂使长淮比淇澳。
竹间有屋小如舟,积书之多如邺侯。
手开三径谁许到,只有二仲时从游。
我生好竹仍好书,何年归去山中居。
俯看书,仰看竹,家无一钱心亦足。

顾宪成在竹间书屋

淮水,流啊流,你从我家门前流过。

宅边不种凡草木,只栽修竹森森如立玉。

年深春雨长儿孙,遂使长淮比淇澳。

竹间有屋小如舟,积书之多如邺侯。

手开三径谁许到,只有二仲时从游。

我生好竹仍好书,何年归去山中居。

俯看书,仰看竹,家无一钱心亦足。

注释:

  1. 顾宪成(1550-1612),字元龙,号潜溪,无锡人。明朝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主张“以静制动”,反对党派斗争,提出“东林党”的口号,成为东林学派领袖。
  2. 淮之水:指淮河,古代中国的一条大河。
  3. 君家:指顾宪成的家。
  4. 竹间书屋:顾宪成的住所名。
  5. 竹间:即竹屋,用竹子建造的房屋。
  6. 子:这里指的是他的侄子顾允成。
  7. 邺侯:指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将领司马懿,因封为“安乐公”,所以后人称其为“安乐侯”。
  8. 二仲:指顾允成和他的弟弟顾允升。
  9. 二仲时从游:意思是他们兄弟俩经常来顾宪成的书屋读书学习。
  10. 二仲:指顾允成和顾允升。
  11. 我生:我这个人。
  12. 家无一钱:家里没有一分钱。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书屋和生活,赞美了顾宪成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淮之水,去悠悠,君家正住淮水头”,诗人首先描述了淮河水流不息的景象,然后提到自己的家正好位于淮水的源头,这是为了引出下文对自家生活的描绘。
    第二句“宅边不种凡草木,修竹森森如立玉”,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的书屋周围的环境,强调自己家的庭院里种植的都是高大挺拔的竹子,如同玉石一般。
    第三句“年深春雨长儿孙,遂使长淮比淇澳”,诗人描述了每年春天,雨水滋润着竹林,使得这片土地变得肥沃,孩子们在这里成长,使得长淮地区变得如同淇水一样清澈美丽。
    第四句“竹间有屋小如舟,积书之多如邺侯”,诗人继续描绘了自己书屋的环境和藏书量,虽然只是一座小小的屋子,但里面却堆满了书籍,数量之多甚至让人想起了三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司马懿。
    第五句“手开三径谁许到,只有二仲时从游”,诗人描述了只有顾允成和顾允升这两个侄子能够进入自己的书屋,其他人则被禁止进入。
    第六句“我生好竹仍好书,何年归去山中居”,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竹子的喜爱以及对书籍的热爱,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山中过着隐居的生活。
    最后一句“俯看书,仰看竹,家无一钱心亦足”,诗人总结了自己的人生观,他认为只要心中有爱,即使家境贫寒也感到满足和幸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