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傍城西一径斜,偶瞻遗像起长嗟。
漏馀古庙多生草,秃尽疏槐不住鸦。
四海共知人有主,中原谁遣宋无家。
欲将绝笔传尼父,书法须当破五车。
这首诗是诗人在谒元世祖庙时所作。全诗通过描写庙宇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元世祖功业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悲哀。
首先看第一句:“走傍城西一径斜”,这里“一径”指的是一条小路,“傍”字则表示靠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沿着城西的一条小路行走。
接下来是第二句:“偶瞻遗像起长嗟”,这里的“遗像”指的是元世祖的画像,“起长嗟”则是表示诗人在瞻仰遗像时发出的感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元世祖的敬仰之情。
第三句:“漏馀古庙多生草,秃尽疏槐不住鸦。”这句诗描绘了庙宇的破败景象。其中,“漏馀”指的是时间流逝,“古庙多生草”表示庙宇已经破败不堪,而“秃尽疏槐不住鸦”则进一步描述了庙宇的荒凉,连乌鸦都不愿意停留。
最后一句:“四海共知人有主,中原谁遣宋无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悲哀。在这里,“四海共知人有主”意味着无论在哪里,人们都知道他有自己的主人;而“中原谁遣宋无家”则是说在南宋末年,他失去了自己的家园,成为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元世祖庙宇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元世祖功业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悲哀。诗中的关键词包括“遗像”、“古庙”、“秃尽”、“疏槐”、“四海”、“中原”、“无家”。这些词语共同构成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