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乡草,春荣秋枯不自保。
贵乡民,公来活我公去贫。
我有慈母夺者谁,老翁相逐婴儿啼。
君不见今之官长推不去,迎得新来又如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贵乡谣》中的一句,全诗共八句。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1. 贵乡草,春荣秋枯不自保。
  • 贵乡草:这里指代的可能是某地的草根或树木等自然植被。
  • 春荣秋枯:春天繁盛,秋天凋零,形容植物的生命周期。
  • 不自保:无法自主保护自己,意味着缺乏保护或照顾。
  1. 贵乡民,公来活我公去贫。
  • 贵乡民:这里的“贵乡”可能是指某个地方,但在这里可能是用来泛指当地居民。
  • 公来活我:公指的是官员或公务人员,来代表的是官员的到来;“活我”可能指的是官员到来后带来了一些好处或帮助。
  • 公去贫:公离开后,原来的贫困状况又回来了。
  1. 我有慈母夺者谁,老翁相逐婴儿啼。
  • 我有慈母:这里的“慈母”可能指的是自己的母亲或其他亲人,表明有需要照顾的人。
  • 夺者谁:这里的“夺者”可能是指抢夺或侵占的行为,“谁”则是疑问的语气词。
  • 老翁相逐:老翁可能是指年长的男子,他们被逼迫跟随别人(可能是指被迫成为佣工)。
  • 婴儿啼:婴儿因为失去了母亲的照顾而哭泣。
  1. 君不见今之官长推不去,迎得新来又如故。
  • 君不见:表示感叹或提醒读者注意。
  • 今之官长:现在的官员或领导。
  • 推不去:意思是难以摆脱或逃避。
  • 迎得新来:迎接新的官员或领导。
  • 又如故:又恢复了旧日的状态或做法。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官场腐败和官员压榨人民的诗歌。白居易通过描写贵乡草、贵乡民众以及慈母和孩子的故事,形象地展示了官员们来临时带来的好处和走后留下的问题。诗中通过对比强调了官员更换后问题依旧存在的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和官僚系统的弊端。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揭示了封建官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