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岁暮冰霜结,永巷人稀罔象游。
长夜星辰瞻阁道,晓天钟鼓隔云楼。
思家有泪仍多病,报主无能合远投。
留得升平双眼在,且应蓑笠卧沧洲。

天涯岁暮冰霜结,永巷人稀罔象游。

长夜星辰瞻阁道,晓天钟鼓隔云楼。

思家有泪仍多病,报主无能合远投。

留得升平双眼在,且应蓑笠卧沧洲。

诗词逐句释义:

  1. “天涯岁暮冰霜结”:“天涯”在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所处的遥远和边远的地方。而“岁暮”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寒冷,使得大地被冰霜所覆盖。这样的场景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冷峻,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冷清。
  2. “永巷人稀罔象游”:“永巷”通常指的是宫廷中的偏僻小巷,这里用来象征幽禁的环境。“人稀罔象游”意味着在这样的环境中,连动物的影子都看不到,只有空虚和寂寥。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身处险境却无人理解的处境。
  3. 长夜星辰瞻阁道,晓天钟鼓隔云楼:描述的是深夜里,诗人仰望星空,听着遥远的钟鼓声,感受到时间在不断流逝。这种孤独感和对自由的渴望在诗中得到了深刻表达。
  4. “思家有泪仍多病,报主无能合远投”:表达了诗人因思念家乡而流泪,同时也因为无法履行职责而感到痛苦和无助。这种情绪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也反映了他对于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
  5. “留得升平双眼在,且应蓑笠卧沧洲”:尽管身陷囹圄,但诗人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和责任的思考,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坚守信念,保持冷静和理智。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守仁在正德丙寅年(1516年)十二月因上疏忤逆刘瑾,下锦衣狱后所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极端困境中仍然保持清醒、坚持原则的精神风貌。诗人以寒冰封冻的景象比喻自己的境遇,用孤独的人和无边的荒野形容自己的孤立无援,同时借助对夜空、星辰、钟鼓等意象的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对自由的向往。此外,诗中还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以及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天涯》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更是一篇蕴含深意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刻画,深刻揭示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认识及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这首诗不仅仅是个人的抒发,更是一种对时代精神的反思和呼唤,展示了诗人在逆境中保持独立思考和追求正义的勇气和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