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蟾光九土,时复有缺蚀。
君看行天龙,亦作寒湫蛰。
一屈复一伸,达人具天德。
凤食乃琅玕,岂受䲭鸢吓。
骊颔明珠光,相将慎出入。
执戟二十载,岂求他人识。
我道在寥廓,好之恐不力。
赠君杜蘅草,庶见君子色。
【注释】宁国:古郡名,治所在今安徽宣城。
玉蟾:月亮。
时复有缺蚀:时而出现月食现象。
君看行天龙:你看天上的龙。
寒湫蛰:冬眠于水底的冷穴中。
一屈复一伸,达人具天德:龙在冬眠,有时屈身,有时伸展,这就是“达”的意思。
凤食乃琅玕,岂受䲭鸢吓:凤凰吃灵芝,怎能被鹞鹰惊吓呢?
骊颔明珠光,相将慎出入: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出产的明珠,晶莹光亮,人们谨慎地使用它进出。
执戟二十载:执掌戟二十年。
岂求他人识:难道要别人认识自己吗?
我道在寥廓:我的志向广阔无垠。
好之恐不力:喜欢它却担心自己不能胜任。
赠君杜蘅草,庶见君子色:送你杜蘅草,希望见到你的君子风度。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前四句写景言怀,后六句抒情述志,全篇融情、景、理为一体。开头四句,写秋天月夜,银河横贯天空,一轮明月照耀九土,不时发生月食现象。接着写龙,龙在冬眠,有时屈身,有时伸展,这就是“达”的意思。凤凰吃灵芝,怎能被鹞鹰惊吓呢?骊山出产的明珠,晶莹光亮,人们谨慎地使用它进出。最后两句,说自己胸怀大志,希望见到你的君子风度。
诗中用典丰富,意境深远。“玉蟾”、“龙”、“凤”、“骊山”,都是富有象征意义的物象;而“明珠”、“灵芝”、“鸾鸟”,都是吉祥美好的物品。这些物象都与人的高尚品德有关,因此诗人借物抒怀,寄托了他的理想和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