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绪乱无端,人情急似湍。
孤根元有植,枉道亦何难。
独酌不成醉,强歌聊自宽。
世无知心者,应谓予不谖。
【注释】
①偶:偶然,无意。怀:心怀,指诗人内心有所感触。
②愁绪乱无端:忧愁烦乱不知从何说起。
③人情急似湍:人的情意急迫如同急流。
④孤根元有植:孤独的根基本来就有。
⑤枉道亦何难:枉道(徒劳)的道路又有什么困难呢?
⑥独酌不成醉:独自饮酒没有喝到酒醉。
⑦强歌聊自宽:勉强唱歌来使自己宽慰。
⑧世无知心者:世上没有理解我的人。知心,懂得我心意的人。
⑨应谓予不谖:应该认为我不记仇。谖(xuān),忘。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失意感怀的诗歌,抒发作者因遭贬谪而心情抑郁不得舒展的痛苦之情。诗一开头就写道:“愁绪乱无端,人情急似湍。”“乱”字、“急”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纷乱与不安;“情”字和“湍”(急流)二字,则表现了他内心的激愤不平。这两句,既是对当时政治现实的反映,也是对自己心境的真实写照,是全诗感情发展的总括。
中间四句紧承上文,进一步抒写自己遭遇坎坷,志不得展的悲愁。前两句用“急”字、“乱”字描写出自己的心绪纷乱,情绪激动,而这种心绪和情绪的产生,又是因为“人情急似湍”,即社会环境的逼人,使诗人不得不感到忧心忡忡。这两句中,既有诗人个人的内心矛盾和痛苦,又有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慨,更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无奈和苦闷。后两句则直接抒情,以“独酌不成醉,强歌聊自宽”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压抑。这里,“独酌”与“强歌”两个动作,分别象征着“孤根”与“误路”;前者表明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孤独和无所依靠,后者表明他在仕途上屡受挫折,已失去了信心。这样,“独”字、“强”字,不仅表现了一种孤独和无力,而且蕴含着一种悲凉和绝望。“聊自宽”一句,更是直抒胸臆,表露了诗人的苦闷和无奈,也透露出他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最后两联,是全诗感情发展的高潮,也是对前面内容的深化和总结。诗人在前三联中,通过对自身处境和社会现实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忧思苦恨。到了最后一联,便把这一切集中到一个“知”字上来加以抒发。这一“知”字,既包含对友人的同情,也包含着对自己的责备。因此,诗人最后发出了感叹:“世无知心者,应谓予不谖。”意思是说:世上没有人能理解我,那么我就应该说我没有怨恨之心吧!“不谖”,就是“不怨”,“不念”。在这里,诗人把怨愤之情化作了深深的感慨,表现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首,但诗人却通过层层深入的描写,把自己的内心矛盾、苦闷与愤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结尾处那种超脱而又深沉的感慨,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