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鸟下来窥砚水,微蟾初上照弦琴。
素题当几埃如墨,知是㷊膏映夜深。
【释义】:渴鸟下来偷看砚台,月色初上照着弦琴。
白色的墨点像几埃灰尘,原来是鹤在夜里用膏涂抹。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于大历五年(770)至大历八年(773)间寓居湖南长沙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半部分写夜读的情景和感受,后半部分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幽清静远,风格清新明丽,别具一格。
首二句“渴鸟下来窥砚水,微蟾初上照弦琴。”诗人以渴鸟窥砚水和微蟾初上弦琴为景,写出了诗人夜晚苦读时的孤独与寂寞。“渴鸟”指诗人自己,他渴望读书学习,可是没有书籍可读,只好到朋友家中去借书,因此有“渴鸟下来”的句子;“初上”二字写出月亮刚从云层中露出,还带着一丝寒意,给夜深人静的读书环境增添了一份静寂之感。“窥”字写出了诗人因夜深而感到寒冷,于是把身子蜷缩起来,以增加保暖效果。“微蟾”即月亮,这里指初升的新月。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苦读时的孤寂情景。
三四句“素题当几埃如墨,知是㷊膏映夜深。”诗人接着又写他的书房。书房里的书桌、案头、墙壁等地方都有墨迹斑斑的痕迹。原来诗人写字用的笔沾满了墨水,就像被墨水浸湿的几块小石子一样,所以叫“几埃”。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夜读时的专注和刻苦。最后一句“㷊膏”是蜡烛的别名,古人常把蜡烛比作鹤的脂肪。“映夜深”则说明诗人在灯下读书的时间很长了,一直坐到夜深才睡觉。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夜读时的专注和刻苦。整首诗以“渴鸟”和“微蟾”为景,写诗人夜读的情境,通过“窥砚水”、“上弦琴”等动作描写,表现了诗人夜读时的苦闷和寂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