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戾首夏,肃轸游西山。
山形何崒嵂,洲渚亘相绵。
奔湍既下赴,危峰亦上干。
谽谺石洞窈,迤逦飞梁悬。
朱葩晞旸谷,翠羽荫阴峦。
閟室象霞构,疏甍凭风骞。
抗宇凌层基,列槛俯流泉。
好鸟扬幽音,弱蕖濯清涟。
岂惟耽远游,因兹达大观。
拾乳历窱䆗,撷芳陵㠝岏。
渟渟出涧淙,霭霭冒陇烟。
水碧间清藻,灵飙茁瑶菅。
履险神弥豁,入幽情更延。
隐岩怀子真,蹈海期仲连。
遗形九州外,栖迹万象颠。
崇深惟素秉,神理迷真诠。
游心迓冲漠,斯道庶不谖。

【注释】

良辰:美好时光。戾首:山名,在今陕西省周至县。

肃:恭敬。游西山二首其一:这是第一首。游西山:游览西山。其二:第二首。

崒嵂(zén):高峻。洲渚(zhù):水中的小块陆地或沙洲。亘相绵:连绵不断。

奔湍:急流的水。既下赴:往下奔流。

危峰:高山。亦上干:也高耸入云。

谽谺(xī):石头多孔的样子。石洞窈:深而曲折的洞。

迤逦:形容长长地延伸。飞梁悬:高悬的飞虹桥。

晞旸谷:在今陕西长安县南。晞,日光照耀。朱葩:红色的花朵。晞阳谷中红彤彤。

翠羽:青绿色的羽毛。荫阴峦:青翠的山岭。

閟(bì)室:幽闭的庙堂。象霞构:像彩霞一样的建筑。

疎甍(méng):疏朗的屋脊。凭风骞(qiān):乘风飞翔。

抗宇:高高地立于天宇之下。凌层基:凌驾于层层基石之上。

列槛(kǎn): 栏杆上的柱子。俯流泉:俯视着流泉。

扬:吹奏。幽音:幽静的音乐声。

弱蕖(qú):荷花。濯清涟(lián):洗过清波。

履险神弥豁:行走于险境时精神更加开朗。

涉:经历。

隐岩怀子真:在岩石中怀念着子真真人。子真,指老子,庄子之师。子真真人,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之合称。

蹈海期仲连:到海上去期待与战国时期的爱国英雄、纵横家代表人物苏武的相逢。

遗形:遗弃身体。九州外:全国之外。

崇深惟素秉:深邃的天性是自然的本然。素秉,自然本性。

神理迷真诠(quán):神理迷失了真实的解释。

逍遥冲漠:逍遥自在,超脱世俗。冲漠,虚无缥缈的境界。

斯道:这里所说的道理或学说。庶不谖(xuān):或许不至于忘怀或迷惑。

【赏析】

此诗为游览西山所作。西山在长安县南,因山势雄伟而得名,是诗人向往和追求的一种理想的境界。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游西山时的所见所感,后四句抒发作者游览后的感慨。

第一、二句写诗人登山时的心情。良辰,即美好的时光,诗人在美好的时光里登山游玩,可见他心情是多么愉快,意气是多么豪迈。戾首,即山名,位于今陕西省周至县,是诗人此次游览的目的地。良辰戾首夏,即在初夏时节登上了这座山,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登山的时间和目的地,点明了出游的主题。

第三、四句写山的高峻和水流的奔腾。山形何崒嵂,即山高峻的样子,形容山势陡峭;洲渚亘相绵,即水中的陆地接连不断。这两联诗描写了西山的自然风光,山峦起伏,水流奔腾。诗人对山的描绘,突出了其高大峻峭的特点,对水的描写,则突出了其奔腾不息的气势。“奔湍”两句,是对前面景物的具体补充,进一步表现了作者游兴的高昂。诗人以“下赴”、“上干”来表达水流的奔腾之势;而以“危峰”来修饰水势,又显示了水流的强劲和危险。

第五、六句写山洞和飞桥的奇特景象。谽谺石洞窈,即为山洞深邃曲折之意,飞梁悬指的是一座高悬的桥梁。诗人用“出涧淙”和“冒陇烟”来描绘山中的飞瀑流泉,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用“霭霭”二字来形容弥漫的雾气,又使人感到了一种神秘的气氛。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山中景色的优美,而且表现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叹之情。

第七、八句写山中景色和诗人的感受。朱葩(花)晞旸谷,即为红色花朵在阳光照射下的美景;翠羽荫阴峦,即为青翠山岭掩映下的美景。诗人用“幽音”“弱蕖”等词语来描绘山中音乐的和谐以及荷花的娇美,使读者仿佛听到了优美的音乐,看到了娇艳的荷花,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愉悦的氛围。

第九、十句写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岂惟耽远游,因兹达大观,意为我不仅喜爱游览山水,还因为游览山水而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好鸟扬幽音,弱蕖濯清涟,意为美丽的鸟儿在歌唱,清澈的泉水在洗涤心灵;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美好感悟和赞美之情。

第十一、十二句写诗人的人生追求和理想。岂惟耽远游,因兹达大观,意为我不仅喜爱游览山水,还因为游览山水而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好鸟扬幽音,弱蕖濯清涟,意为美丽的鸟儿在歌唱,清澈的泉水在洗涤心灵;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美好感悟和赞美之情。

第十三、十四句写诗人对人生的理想追求和追求过程。岂惟耽远游,因兹达大观,意为我不仅喜爱游览山水,还因为游览山水而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拾乳历窱䆗,撷芳陵㠝岏,意为采摘乳汁经过小石缝滴落下来的水滴,采摘芳香的花草覆盖在山岭之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美好感悟和赞美之情。

第十五、十六句写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展望。渟渟出涧淙,霭霭冒陇烟,意为泉水静静地流出山涧之中,弥漫的云雾笼罩着山岭之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最后两句诗总结了前面的诗意,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首诗通过对西山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同时通过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传达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