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理素在幽房,熨贴频赓膏火光。
暗觉手中刀剪冷,不知屋上有飞霜。
注释:多情而善理家务的妇女,在深幽的屋子里,常常是熨斗和灯烛不停地交替使用。
暗地里感到手中剪裁用的刀剪已经冷了,却不知道屋外已飘下了飞霜。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多情而善理家务的妇女在秋夜为丈夫熨衣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写室内的环境,后两句写室外的情况。从“暗觉”到“不知”,表现了这位妇女体贴入微,善解人意的细心周到。
多情理素在幽房,熨贴频赓膏火光。
暗觉手中刀剪冷,不知屋上有飞霜。
注释:多情而善理家务的妇女,在深幽的屋子里,常常是熨斗和灯烛不停地交替使用。
暗地里感到手中剪裁用的刀剪已经冷了,却不知道屋外已飘下了飞霜。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多情而善理家务的妇女在秋夜为丈夫熨衣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写室内的环境,后两句写室外的情况。从“暗觉”到“不知”,表现了这位妇女体贴入微,善解人意的细心周到。
《关山月二首·其二》是明代诗人王慎中所作,此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诗句解读: 1. 万年明月照霜天:描述了在清冷的月光之下,整个天地被银白的月亮覆盖,显得格外的寂静与凄凉。 2. 独向望乡台畔圆: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望乡台上,望着月亮在天空中圆满地升起,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3. 共看毡裘嘶马上
【注解】 辽西遣戍 :在辽西边塞驻军。期回 :期约回来。捣 :捣衣,古人有“夜捣寒衣”之句。寄媒 :送信的人。 砧响 :捣衣声。风送去 :风吹着去,指把声音送到边关。 边头 :边关。自 :独自。来 :来到。赏析: 这是一首写征人思妇的怨诗。诗人以“捣衣”为题,抒写出征人的思妇的哀怨,抒发了对战争和战争的结束的渴望。 首句“辽西遣戍未期回”,写远戍之人尚未归来。辽西是边塞重地,这里指边疆。戍
注释: 1. 脉脉含情出洞房:脉脉含情,指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出洞房,走出房门。 2. 盈盈结腕约明珰:盈盈,形容手腕纤细美好。结腕,指手腕上的镯子(古代妇女的一种饰品)。约明珰(dāng),意为用玉环等装饰。 3. 柔条冉冉难攀折:柔条,柔弱的枝条。冉冉,缓慢的样子。攀折,比喻难以得到或实现的事情。 4. 弱指纤纤那忍忘:弱指,指手指纤细柔弱。纤纤,形容手指纤细柔软。那,表推测语气。忍忘
下面是对《关山月二首 其一》逐句的解读: 1. 诗意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观月时,看到月亮从天空中缓缓升起,照亮了关城前的景象,但随即又感受到月亮逐渐西沉,光芒也随之减少。这种变化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感慨和忧愁。 2. 诗句翻译: - 青海风高月出迟:青海上空的风势很高,因此月亮升起得较晚。 - 关山漠漠雁飞时:关山之间,大雁正飞翔于天空。 - 不寐征夫俱泪落:无法入眠的将士们都流下了泪水
注释:巫山高耸,山势险峻,如同悬挂的流水。我思念着那清脆的玉佩声,看到满地红枫,我想象自己洗涤裙裳。 十二峰头翠色如黛,至今雨云不断,依然如故。 赏析: 巫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著名的神山之一,位于今重庆市巫山县附近。诗中的“巫山高”指的是巫山的高山,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思绪万千。“微流悬溜思鸣珮”一句中的“微流悬溜”形象描绘了山间溪流的景象,而“思鸣珮”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 流尘:指飘散的尘土。寂寂:寂静无声,形容非常寂静。 网窗纱:指用纱制成的窗户。 懒画:懒得描绘。 蛾眉(é méi):美女的眉毛,这里代指女子。 贴鬓鸦(yā):用黑墨涂在鬓边,形似乌鸦,这里代指女子的发式。 红蕊(ruǐ):花蕊。 庭花:庭院中的花朵。 赏析: “春怨”是一首写闺怨的小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笔法写出了春天闺阁中少妇的内心世界。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富有情趣。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荷珠覆手溅罗巾,约腕明珰扱袖频。 并戏莫愁江堕日,相将还待月迎人。 诗句释义: 1.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描述的是采莲女穿着与荷花颜色相同、质地相同的罗裙,她们的脸庞就像盛开的芙蓉花一样美丽。 2. 荷珠覆手溅罗巾,约腕明珰扱袖频:描绘了采莲少女在拨动荷叶时,水珠洒落在她的手上,映衬着她手腕上闪耀着的明珠和衣袖频繁地摆动。 3.
在碧波荡漾的池塘里,爱意回荡着那婉约的芙蓉花, 芙蓉花瓣儿映衬着娇美的容颜,如同一幅绝美的画卷。 水面上,一叶小舟悠悠划过,留下一道流光溢彩的痕迹, 在那丛中惊起了一对鸳鸯,它们翩翩起舞于水中。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采莲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荷花与鸳鸯间的和谐之美。首句“碧波湥广爱回塘”便勾勒出了一片宁静而美丽的湖泊景象,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画面。接着
诗句解析与翻译 第1句:“映日因风斜处处,穿帘栖箔乱纷纷。” - 关键词: “因风”、“斜处”和“穿帘栖箔”。 - 注释: “因风”意味着随着风的方向移动。“斜处”形容风吹过后的倾斜状态。“穿帘栖箔”描绘了杨白花穿过纱帘和薄布覆盖物的景象,显得非常轻盈且动态美。 - 译文: 阳光下,随风飘动,四处摇曳,如同轻纱般穿过窗帘,轻盈地栖息于布匹上,形成一片混乱而美丽的风景。 第2句
注释: 轻摇弱水沙棠楫,横挂游丝碧玉簪。这句诗的意思是轻轻摇晃着柔弱的河流上的船桨,横挂着像是绿色的玉簪一样的游丝。 艳冶相邀春似海,人间花景似江南。这句诗的意思是艳丽的相互邀请春天就像大海一样,人间的花景就像江南一样美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景图。首句“轻摇弱水沙棠楫”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轻轻摇晃着船只,船桨在河面上划过,留下一条条波痕
【注释】 杂诗:五言诗的一种,不受格律的约束,句数和字数可以自由变化,但每篇通常有四句或更多。 千诗满人口:意谓诗作多得难以计数。 未若腰中缠:意谓还不如腰间缠着的钱财来得实在。 上药可延命:意谓最好的药物也只可能延长人的寿命,而不能治愈所有疾病。 身少年:指年青时,年轻时。 理镜见华颠:意谓照镜子看到白发。 五十仍牧豕:意谓到了五十岁,还从事放猪这样的低贱职业。 负薪南涧边
【译文】 琼浆玉液,香风习习飘动。投签,浮箭,催促芳夜。春来又谢,昨日韶光,今日已逝。太息流年,不与共借,铜盆烧蜡,翠帐和合。美人起舞,微酡红颜,轻身蹑节,影婆娑。百年朝暮奈乐何,听我新翻白纻歌。 【注释】 㪺:斟酒。 飞玉斝(jiǎ):用玉石装饰的酒器。 兰麝(mò):指兰花香气和麝香气味。 签:古代一种公文。 浮箭:射箭。 芳夜:美好的夜晚。 昨日春来今日谢:昨天还是春天,今天却已经是秋天了
【注释】: 青楼曲,乐府《清商曲辞》旧题。此诗为唐玄宗所作。据《新唐书·乐志》载,开元中,有歌工李龟年善歌,每闻于行在所,上常命宫人歌以送酒,并作《春莺啭》、《采莲曲》等,“皆当时所称”。又据《太平广记》卷二一三引《明皇杂录》载:“天宝初,禁卫中有宿卫将军高力士,性豪侈,喜畜妓乐,尤善舞《凉州》。后得凉州大都督、河西节度大使杨敬之女,甚有色,遂纳之。后妃有所呼唤,辄能随应。尝召入内,令于殿前作乐
漫漫遥夕漏声乾,锦柱银床映月弹。 不为幽思耽理曲,分明怕近绣衾单。 注释:夜深了,远处的钟声响起,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月光下的锦帐床铺显得格外柔软温馨,而我在弹奏着琴曲。我之所以不沉迷于琴音之中,是因为害怕这美好的夜晚被打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深夜中一位文人雅士的形象。他听着悠远的钟声和月光,沉浸在琴声的美妙中。然而,他的心中却有一种担忧,担心这美好的夜晚被外界所干扰
早秋刈穫述怀 杲杲朝日升,垂垂水田熟。 喌喌呼白鸡,决决饮黄犊。 稍稍溽暑收,瀼瀼露华沃。 庭户绝追呼,春秋足鱼菽。 卒岁计所馀,脩我墙与屋。 男悦女欣欣,杯炙劳僮仆。 躬耕一丘田,饱食讵非福。 日夕巧窥窬,川涂疲仕宦。 放利来怨憎,居高迩谤讪。 所得不俟失,虽荣何足羡。 未若村中农,腰镰安孤贱。 绿芋雨中羹,黄粱花下饭。 相过平生欢,握手聚亲串。 畴识心计劳,永辞不材患。 桔槔悬梁梠
【注释】 画:形容船桨。双双,成对。棹(zhào):划桨。搴:采摘,这里指摘花。绰约:体态优美。侔(móu):相等,等同。损:减损。 【赏析】 这是描写采莲的诗,描绘了采莲女子轻盈优美的身姿和娴熟的技艺。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节奏匀称。 首句写姑娘们驾着一对对桨船,在江面上破浪前进。“双双”、“刺”二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姑娘们并肩作战、协同作战的情形,又突出了桨的双数,表现了她们动作的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