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章奏满公车,总道遐方困未舒。
君王一出怜民隐,扶杖山东听诏书。
【注释】
彰义关:指唐代彰义县,在今河南信阳市境内。章奏:指朝廷的公文。公车:指皇帝的车驾。遐方:远方。怜民隐:同情百姓的疾苦。山东:指兖州(今山东省济宁)一带。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指示。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安禄山正拥兵自重,图谋不轨,唐军与叛军激战正酣,而唐王朝内部却因连年用兵,国库空虚,百姓疲弊;再加上宦官专权,朝政混乱,致使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对此忧心忡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年来章奏满公车”,写唐肃宗即位以来的十多年间,各地纷纷来京上书陈情的公文已经堆积如山。这一句是说唐肃宗即位以来,各地官员纷纷来京城陈述国事,向皇帝上书陈情。“章奏”一词,在这里是泛指奏疏的意思。
第二句“总道遐方困未舒”,是说人们都知道,远离京都的边疆地区战事还未平息,那里的人民还生活在困苦之中。“总道”一词,意思是大家都这样说。“遐方”,这里指边远地区。“困未舒”即“未得休息”。
第三句“君王一出怜民隐”,是说当皇帝的一出去巡视民情,就会体恤百姓的疾苦,关心民生。“君王一出”,指皇帝外出巡视民情。“怜民隐”,就是体恤百姓疾苦,关怀民生。“出”字,在这里的意思是“到某地视察”。
末一句“扶杖山东听诏书”,意思是说,如果皇帝来到兖州一带巡视民情,就会听到老百姓的声音,听取他们的建议。这里的“东”指兖州一带。“诏书”,指皇帝的命令或指示。“扶杖”,拄着拐杖,指行动不方便的人。
整首诗以叙事为主,通过描绘唐肃宗外出巡视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统治者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