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得也哥哥,巫山路遥湘水多。
桂树丛幽啼虎豹,桃花浪阔喧蛟鼍。
行不得也哥哥。
【注释】
四禽:指《诗经》中的《鹿鸣》、《伐柯》、《鸿雁》和《伐檀》。四禽诗:《诗经·小雅》中的四首诗歌,以宴享之乐为题材,分别写鹿鸣、伐木、助人伐檀和燕饮的场面。其一是《鹿鸣》,共三章。其二是《伐柯》,共三章。其三是《鸿雁》,共三章。其四是《伐檀》,共三章。“言”指《伐檀》一诗。“行不得也哥哥”一句是说:“我无法前行啊!”“巫山路遥湘水多”一句是说:“巫山的道路遥远,湘江的水又多得无边无际。”巫山,在今重庆市境内,传说为神女所居,有高唐池。巫峡,为三峡之一,长江西入湖北巴渝境。湘水,即洞庭湖。屈原《九歌·湘君》中有“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巫山高峻,道路崎岖;湘水浩荡,波涛汹涌。这两句是说诗人欲往高唐求见楚襄王而又不能,于是感叹道:“我无法前行啊!”桂树丛幽啼虎豹,桃花浪阔喧蛟鼍。桂树丛幽啼虎豹,指《鸿鹄》一诗,共三章。其三是《鸿鹄》。这首诗描写鸿鹄振翅高飞,歌声嘹亮,声传很远,使远处的老虎、豹子等野兽为之惊动。“桃花浪阔喧蛟鼍”一句是说:“桃花盛开时水势浩阔,水声震耳欲聋,水中的蛟鼍(音tuó)为之惊慌失措。”“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类动物。《山海经·中山经》:“有神焉,人面无臂,名曰季狸(音lí),状如黄狗,赤色,耳朵白色,吃西极之流沙,喘息为蛤。”此处借指水底的蛟鼍。《文选·郭璞<江赋>》:“鲛鱼蜐虾,腾踊于波潭。”李善注引《博物志》:“东海中有大鱼,身长三百丈,名为鱼夔。”此处借指水中的龙。
【赏析】
此诗为《楚辞·离骚》的一部分,全诗用《楚辞》的形式抒写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和不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此篇以《离骚》的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的不满,表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远大的抱负。
本诗前两句写诗人在巫山高峻,道路险阻,而湘水浩瀚,波浪滔天,难以渡过。“巫山路遥”,表明了巫山路途遥远,“湘水多”则表明了湘水的浩渺无边。这两句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出了诗人的艰难困苦。“行不得也哥哥”,是说:我无法前行啊!“哥哥”一词既亲切又幽默,表现出诗人与楚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巫山路遥”与“巫山云深”,“湘水多”与“湘江水深”,“路遥”与“云深”,“水多”与“水深”,相互对应。“行不得也哥哥”,既是实写自己的处境,也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下两句写诗人想见到楚襄王而不得。“桂树丛幽啼虎豹”一句是说:在高高的桂花丛中,传出了老虎、豹子之类的野兽的叫声。“桃花浪阔喧蛟鼍”一句是说:在广阔的桃花浪中,传来了蛟和鼍的叫声。“虎豹”与“蛟鼍”相对,“桂花”与“桃花”相映,“猿啼”与“涛声”相应,将一幅幅充满生机的画卷展现出来。这两句通过想象来写景,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色图。
此篇采用直抒胸臆的艺术手法,通过写自己的身世遭遇,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全篇构思巧妙,语言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