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逢宋人,狂且见妍。
虽有夷施,为谁朱颜。
南山之雾,可以隐斑。
埋照韬光,其乐闲闲。
浮云自逝,大化长还。
畏垒祀我,贤人之间。
【注释】
“行逢”:在路上遇到。宋人:指宋国,春秋时为楚所灭。“狂且见妍”:狂放而又好看。狂,指狂傲。妍,美。“夷施”:即伊尹,商代的贤相。“朱颜”:红润的脸色,指年轻貌美。“南山之雾”:南山上的浓雾。隐斑:隐藏斑点。“埋照韬光”:收起锋芒,收敛锐气。“浮云自逝”:像浮云一样自然地消逝。大化:大自然的规律。长还:长期返回,永远不变。“畏垒祀我”:畏惧垒山而祭祀我。“贤人之间”:在贤人中。
【赏析】
《戒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小诗,诗人以山林隐者的身份,抒发了对世俗名利的淡薄、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清幽。
第一句:“行逢宋人,狂且见妍。”这是说,在路上遇到了宋国人,他狂放不羁,而且很有风度。狂,指狂傲;妍,指美好。这两句是总领后文,说明作者在遇宋人之后,便有了归隐的念头。
第二句:“虽有夷施,为谁朱颜?”这是说,即使有伊尹那样的贤相也无济于事,为什么还要追求那青春年少的容颜呢?这既是对宋人狂且见妍的赞叹,又是对世俗名利的否定和蔑视。
第三四句:“南山之雾,可以隐斑。”这是说,南山上的浓雾,可以隐藏人的斑点。这两句是对上两句的具体解释,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第五六句:“埋照韬光,其乐闲闲。”这是说,收起锋芒,收敛锐气,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里的“埋”“韬”“逝”“还”是动词或词组,都是暗喻。
第七八句:“浮云自逝,大化长还。”这是说,像浮云一样自然地消逝,大自然的规律长期不会改变。这里的“浮云”“逝”与“自逝”意思相同;“大化”指宇宙万物的运动法则;“长还”即永恒不移。
最后两句:“畏垒祀我,贤人之间。”这是说,畏惧垒山而祭祀我吧!我在贤人们中间。这两句既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表现了诗人对贤人的尊敬之情。(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