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曈曈出海东,扶桑枝上晓云融。
九农已兆三时业,万国均蒙一视同。
原鸟飞鸣乘淑气,堤杨摇曳受和风。
古邳城下河凌积,谁俾销沉顷刻中。

【注释】

  1. 立春日:春季的第一天。
  2. 红日:太阳。
  3. 曈曈:明亮的样子。
  4. 东:东方。
  5.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一棵大树,又名“三株树”,在日出的地方。
  6. 九农:指农业。
  7. 兆:预示。
  8. 万国:泛指各国。
  9. 均:普遍。
  10. 原鸟:野鸡。
  11. 乘:借。
  12. 堤杨:堤边的杨柳树。
  13. 摇曳:随风摆动。
  14. 古邳城:古地名,今属中国江苏省徐州市。
  15. 河凌积:河水泛滥成灾。
  16. 谁:疑问词,何人或何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一幅立春时节的壮丽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人民安康的美好愿望。
首联“红日曈曈出海东,扶桑枝上晓云融。”描绘了清晨日出的景象,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大地,同时将朝阳照到了扶桑树上,使得晨曦与云彩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红日”和“扶桑”都是象征性的词汇,代表了光明和温暖。
颔联“九农已兆三时业,万国均蒙一视同。”表达了诗人对于农业丰收的喜悦之情,他认为九农已经预示着一年四季的农业事业都取得了成功,而所有国家也都受到了平等的关怀和关注。这里的“九农”指的是农业,而“三时业”则是指一年四季的农业事业。
颈联“原鸟飞鸣乘淑气,堤杨摇曳受和风。”描绘了鸟儿在清晨的空气中飞翔,享受着清新的气候;杨柳在微风中摇曳,仿佛也在享受着和风的恩泽。这里的“原鸟”和“堤杨”都是自然界的元素,它们都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尾联“古邳城下河凌积,谁俾销沉顷刻中。”表达了诗人对于洪水灾害的担忧之情,他认为古邳城下的土地已经被洪水淹没,而这种灾害的发生仅仅是瞬间的事情,让人措手不及。这里的“河凌积”指的是河水泛滥成灾,而“销沉”则是形容灾难带来的破坏。
整首诗通过对立春时节的自然景观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人民安康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