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人何在,眠牛迹已徂。
南山犹有隙,石室抑何愚。
深洞疑藏鹿,荒碑自止乌。
凄凉千古意,吟眺数踌蹰。
【注释】桓山:一作恒山。司马:指晋代司空郑冲,字仲达,荥阳人。据《宋书·州郡志》记载,郑冲曾任恒农太守。司马人何在,眠牛迹已徂:司马人不在了(司马人即郑冲),牛蹄印已消失不见了(徂,往,行)南山:恒山。犹:还。隙:缝隙,洞口。石室:石穴。抑:发语词,表揣测。深洞疑藏鹿,荒碑自止乌:幽深的洞穴里好像有只鹿,荒废的石碑上好像停着只乌鸦。凄凉千古意,吟眺数踌蹰:凄凉之情弥漫千古,徘徊沉吟难以自解。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游恒山时所作的。诗的前两句写恒山之景,后两句写恒山之史。首句“司马人何在”,是说当年显赫一时的司马氏家族,现在已经无迹可寻。次句“眠牛迹已徂”则是说昔日奔驰于山中的牛群,现在已经没有踪迹了。这两句是实写。三、四两句是虚写,以“南山犹有隙”暗指恒山的山势高峻;而“石室抑何愚”则用《列子》中愚公移山的故事暗喻郑冲不畏艰难,为国开路。五六句是说深洞里像有只鹿在潜伏,荒废的石碑上好像停着只乌鸦,暗示恒山的古迹依然存在。末句“凄凉千古意,吟眺数踌蹰”写诗人对恒山古迹的无限感慨和徘徊沉吟不能自解的心情。
全诗通过描写恒山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伤。前半部分是写实,后半部分是虚写。虚实相间,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