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桡依泗水,振策上桓山。
今古登临外,兴亡感慨间。
千秋销脏骨,一幻属僧关。
独有高贤迹,磨崖此共攀。
【注释】
桓山:即梁山,在今河南省范县西北。今古登临外:指古今多少游人到此。一幻属僧关:指梁园曾经是和尚的住所。高贤:《后汉书》载,东汉时梁鸿与妻孟光隐居于梁孝王刘武的园林中,故称“高贤”。磨崖:指摩崖石刻。
【赏析】
此诗为《题梁父吟》(即梁父吟)之二。前一首咏梁园,此则咏梁父山。梁父山在今河南范县西,因梁鸿、孟光隐居于此而得名。梁鸿和孟光是汉代著名的夫妻俩。他们曾隐居在梁地(今商丘市睢阳区),后来回到老家,孟光就到娘家居住,梁鸿则到邻居家寄宿。梁鸿对妻子非常尊敬,妻子也对丈夫很忠诚,两人感情甚笃。梁鸿常以耕织为业,生活贫困。为了养家糊口,他常到官府去当差。孟光在家里操持家务,侍奉公婆,抚养儿女,她十分贤惠,深得梁鸿夫妇俩的称赞。梁鸿曾做过官,但他厌恶官场污浊,便告病回家,专心致力于著述和研究学问。孟光也辞官不做,同丈夫一起隐居在梁地。后来孟光去世,梁鸿悲痛欲绝。他写下了一篇《悼亡赋》,追述夫妻间的情爱和离别后的思念。梁鸿著有《梁氏四科》、《七诲》、《女诫》等著作,其中《七诲》就是给儿子梁松写的。梁鸿的品德和才能受到人们的称赞,被推举为“三老”之一。当时,朝廷征召他做官,他却坚拒不任。后来朝廷又征召他去做谏议大夫,他也坚决推托。最后,他被调任为太学博士。《后汉书·逸民传》说梁鸿“少以孝称”,“乡党高其行”,又说“每独居,妻不以为忧,兄亦不以为道”,可见他是一位清高隐士。他的《悼亡赋》写得缠绵悱恻,感人肺腑。
“停桡依泗水,振策上桓山。”停桡:船桨停下。依:傍。桓山:即梁山。据《后汉书·梁鸿传》:“鸿……遂庐于城南赵歧里,因休其巾车,造吴鸿门。吴鸿感其德义,乃为设酒杀鸡作食。”这里写诗人停泊舟楫之后登山远望的情景。振策:策马而行。《史记·货殖列传》:郭解为人“任气好陵人”。这里用“振策”二字,表明诗人要攀登山峰,去寻求一种精神境界。
“今古登临外,兴亡感慨间。”今古:泛指现在与过去。登临:登上高处。兴亡:国家的兴盛与衰败。感慨:有所感触。这里指诗人登临梁山,触景生情,不禁感慨万端。
“千秋销脏骨,一幻属僧关。”千秋:千年。销脏骨:比喻人死后化为尘土,永远消失。一幻:指世事无常。属僧关:僧人修行的地方。这里用“属僧关”来暗指梁山。
“独有高贤迹,磨崖此共攀。”高贤:高尚贤德的人。磨崖:刻字于山崖之上。这里指诗人登上梁山后所作的题刻。共攀:共同攀登。
【译文】
停船靠岸傍着泗水边,挥鞭策马登上这梁山。
如今古往今来多少游人到此,登高望远感慨万千间。
千年后那尸骨化为泥土,世上万物都归于无常。
只有那些崇高德行的人留下遗迹,我们才在这里一块攀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