绀宇悬崖出,云林傍水开。
鼋鼍持法供,龙象护经台。
梵语潮音接,禅灯岸火回。
迷津堪一望,彼岸几人来。
燕矶观音阁
诗句释义:
- 绀宇悬崖出: 绀,深蓝;宇,指建筑;悬崖,山崖。这句话描绘了一座宏伟的建筑在陡峭的山崖上突兀而起,颜色深沉如宝石。
- 云林傍水开: 云林,形容林木茂密、云雾环绕的样子;傍水,靠近水面;开,展开。这句话描绘了建筑周围环境优美,云雾缭绕,与水流相伴。
- 鼋鼍持法供: 鼋(yuān),一种大鱼;鼍(tuó),一种爬行动物;持法供,表示这些生物被用来展示佛法或进行宗教活动。这句话描述的是建筑内供奉有各种动物象征性地表达佛教教义。
- 龙象护经台: 龙象,通常指的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护经台,保护经典的地方。这句话表明建筑中供奉着守护佛教经典的神灵。
- 梵语潮音接: 梵语,佛教的语言;潮音,佛教中的颂歌。这句话描绘建筑内有梵文诵唱,如同海潮般的声音。
- 禅灯岸火回: 禅灯,禅宗常用的照明用具;岸火,岸边的篝火。这句话描述的是建筑内点有灯火,给人以宁静和思考的氛围。
- 迷津堪一望: 迷津,比喻人生旅途中的困难或迷茫;堪,可以;一望,一看便知。这句话表达了从这座佛阁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前方的道路和方向。
- 彼岸几人来: 彼岸,佛教用语中指极乐世界;几人,多少。这句话表达了通过这座佛阁,可以看到通往极乐世界的路,但有多少人能够到达那里尚不可知。
译文与注释
这首诗以燕矶观音阁为中心,通过描绘建筑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每一句都通过具体的景物和行为,传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崇和对生命旅程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通过对燕矶观音阁的描写,诗人展示了一种超脱物质享受和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诗中的自然景观如“云林傍水开”和“梵语潮音接”,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享受,还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而“迷津堪一望”、“彼岸几人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中困惑和未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通往精神彼岸之路的向往。整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表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