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陈孤愤,仓皇就逐臣。
危言难悟主,直道岂谋身。
荆玉原无玷,隋珠别有因。
由来失路泣,不向赐环人。
【注释】
①抗疏:指上奏章给皇帝。②仓皇:形容慌张、狼狈的样子。③逐臣:被贬的臣子。④荆玉:指楚国的卞和,因受谗言而被楚文王砍去双脚,后遇良工剖开,发现是一块璞玉。⑤隋珠:指隋侯所怀之珠,因夜行遇大蛇而吞下,后被蛇吐出,化为明珠。⑥失路泣:指屈原在流落中痛哭。⑦赐环人:指周武王封赏商朝遗民,使各得环宝以归乡。⑧由来:从来。⑨泣:眼泪。⑩环:指环佩,古时大臣出使外邦,常带环佩作为信物。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当时诗人被贬为江陵府司马,而卢思仁则被任命为祠部郎中。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不愿随卢思仁出使岭南的心情。全诗语言质朴,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对朝廷的忠诚与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慷慨陈孤愤
“慷慨”是说诗人面对卢思仁的出使,心情十分激动;“陈”是陈述,“孤愤”是独自怀着满腔的愤懑之情。这句诗的意思是:我怀着满腔的愤懑,要向皇帝直言。
仓皇就逐臣
“仓皇”是形容匆忙、慌张的样子。“就逐臣”是说诗人被迫离开了朝廷,成为逐臣。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不得不离开朝廷,做一介逐臣,心中充满了悲伤。
危言难悟主
“危言”是指正直的言论,“难悟”是不容易被理解。这句诗意思是:我提出一些正直的意见,却难以被皇上所接受,心中充满了忧虑。
直道岂谋身
“直道”是指正直的行为,“岂”表示反问。这句诗意思是:难道我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就会不顾国家的命运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也表明了自己坚持正直行为的决心。
荆玉原无玷
“荆玉”是楚国的卞和,他曾因受谗言而被楚文王砍去双脚,但后来遇到了良工,将他的脚重新雕刻好,并发现了真正的宝玉。这句诗意思是:卞和原本就是一块真正的宝玉,没有什么可遗憾的。这里诗人用卞和的故事,比喻自己虽然受到冤枉,但终究会有被识破的时候。
隋珠别有因
“隋珠”是指隋侯所怀之珠,因夜行遇大蛇而吞下,后被蛇吐出,化为明珠。这句诗意思是:这颗珍珠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经历了一场奇遇。这里诗人用这个故事,比喻自己的遭遇虽然艰辛,但最终会有所成就。
由来失路泣
“由来”是一直以来的意思,“泣”是哭泣。这句诗意思是:自古以来,像我这样的人总是在失意中痛哭。这句诗抒发了诗人对自己一生坎坷命运的感慨。
不向赐环人
“赐环”是指赏赐环宝,让被赐环的人回到家乡。这句诗意思是:我不羡慕那些被赐环的人能够回到家乡,因为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归宿——国家。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赏析二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当时诗人被贬为江陵府司马,而卢思仁则被任命为祠部郎中。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不愿随卢思仁出使岭南的心情。全诗语言质朴,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对朝廷的忠诚与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首联两句点明主题,即诗人对皇帝的忠诚与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揣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朋友的深情,但同时又面临着被贬为逐臣的处境。这种处境使得诗人感到痛苦和无奈,但也更坚定了他坚守信念的决心。
颔联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虽然被迫离开了朝廷,成为了逐臣,但他仍然怀着满腔的热血和激情,想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他也清楚自己的处境艰难,可能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因此,他不禁感慨万千,既为自己的身世感到悲凉,又为国家的未来忧虑不已。
颈联两句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诗人的性格特点。他虽然有着正直的品行,但在现实社会中却常常遭受误解和非议。这使得他感到无比痛苦和失望,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决心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被外界所动摇。
尾联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和期许。他相信自己的才华不会被埋没,终有一天会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利益和得失之中。这种期许既是对自己未来的期待,也是对国家未来的祝愿。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描绘和对其性格特点的展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有理想追求又有坚定信念的形象。同时,诗人通过对自己未来展望的表达,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时代的信心和期待。